用好用活谈心谈话这个“红色传家宝”
2018-06-07李健
李健
谈心谈话对于听取干部心声、摸清队伍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延安时期,组织上为了了解干部情况,大晚上提着马灯跋山涉水找干部谈话,一谈就是一宿,不仅全面掌握情况,更把工作做到广大干部的心坎上。如今,我们更要把谈心谈话这个“红色传家宝”用好用活,为用好干部、干好事业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共进的环境。
谈心谈话的基础是善于倾听,要沉下身子、充满热情,听干部讲心里话
让谈心谈话成为组织了解干部的有效方式,首要的前提就是善于倾听干部的心声。“人心隔肚皮”,隔着“肚皮”听心声,怎么听?
第一,身子向下沉,不等干部上门找,主动下去找干部。很多干部有这样的感受,以往日常的谈心谈话很少,往往是调整干部才谈、考核考察才谈。故而,组织部门要变“等上门”为“登上门”,主动上门到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全覆盖”式谈话。这样一来,干部既可以在“主场”放下包袱、敞开心扉,又深感自己进入了组织关怀的视野。
第二,一对一、面对面,让干部有话更乐意说。什么样的谈话方式让人相对更有安全感、更能讲真话?相对于“多对一”,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更容易让干部放下包袱。此外,在谈话时还需坚持做到“两不”,即“不当他人面谈、不作当面记录”。如此一来,很多干部即便在谈话伊始会感到紧张,但随后整个谈心谈话氛围是放松的。有了这种轻松自如,谈话人没有了紧张感,也就减少了顾忌,他们很自然就会把很多一直想讲却没有讲的心里话说出来。
第三,不怕逆耳话,仔细品味干部的牢骚话,听出干部的真心话。谈心谈话时,一些干部会提出一些“不中听”的意见,讲出一些“牢骚话”,这很难避免。要转变看法,从“牢骚”中辨别“真心实意”,既不搪塞敷衍,也不视而不见,更不厌烦打断,而是冷静地、耐心地听完他的诉求,辨析其深层次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比如,一些干部提出“选人用人”的问题,一部分是认为自己能力够却没被提拔,还有一部分是出于公心。因此,详细解释我党选干部用干部的原则是必要的,同时,辅之举例,往往就能顺利解开他们的心结。
第四,详问话中话,及时引导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讲真话、说实情。很多干部在谈心谈话时,总有些思想顾虑,既怕自己讲的话泄露出去,又怕自己说了真话被“揪住辫子”。在实际谈话中,要坚决保护谈话人的隐私,不定调子、不抓辫子,让干部不产生抵触情绪,无后顾之忧;要加强谈话引导,特别是在干部难言之际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深问一层、详问一句,让干部把弦外之音讲出来。比如,有的干部在谈到本地班子时说总体是好的,这时就需抓紧追问,总体之外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这样一来,更加深入、更加详细的情况往往就能被捕捉到。
谈心谈话的重点是坦诚交流,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与干部聊知心话
谈心谈话,重点还是在谈上,关键是运用合适的方法,与干部不设禁区地广谈,敞开心扉地深谈,帮助干部理顺心气、激发干劲。
有代入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谈话发起人应把自己放到谈话人所处的位置,多考虑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讲,产生“代入感”,才更有可能理解被谈话人的所讲所说所思。要找准话题,让谈话产生共鸣,使被谈话人彻底放下思想包袱,“竹筒倒豆子”般讲出心里话。比如,有名干部谈及自己身处副处岗位已逾十年,一直负责文字工作,没有轮岗机会,谈话人就从自己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切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得谈话有了很好的效果。
有贴近感,和风细雨、绵绵用力。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谈话时,如果微笑多一些,与谈话人的距离就近一些;语言温柔一些,打开谈话人的话匣就会容易一些;态度和顺一些,谈话的效果也就会更好一些。比如,有名干部一开始比较抵触谈话,谈话人引导其从家乡谈起,一直谈到他青年时期的機遇与奋斗以及后来的工作经历,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有认同感,看人长处、补人短处、帮人难处。每个干部都有长处、短处和难处。谈心谈话时也必须把看人长处放在第一位,谈话先谈人长处,再谈人短处,肯定在前、补短在后,干部才会感觉到被信任、被信赖。比如,有名干部能干事、有冲劲,但也有很多人反映他脾气比较急躁。在谈话时,我们首先从肯定他近年来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绩谈起,讲了几个项目、报了几个数字,一下子调动起了他的情绪,最后再指出“如果既干好又不急躁,那就会更好”。由于赢得了认同,事后这位干部冲劲不减却脾气缓和很多。要允许干部讲困难,多问一问干部有什么困难,想办法帮助干部解决困难。当一些干部表现得欲言又止,反复追问,往往会发现不少不好意思讲、又关系切身利益的“小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小困难”,有助于及时防范可能会出现的个人风险点。
有真实感,实事求是、以真求真。想要听真话就要自己带头讲真话。举事例时,要举真人真事,让人有感受、有感触;讲人成绩时,要有数字、有案例,让人心服口服;讲人缺点时,要用事实说话,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让人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改正。遇到干部询问,不违反纪律能告之的,就如实相告,不能告之的也要做好解释,少一些朦胧感、神秘感,多一些真实感、透明度。
谈心谈话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要大处着眼、小处用力,帮干部解烦心事
开展干部谈心谈话,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干部思想和工作上的问题。对于个体问题,要坚持一事一议、一一分析、逐个解决,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对于班子的配备问题,要着眼发展大局、整体功能,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对于整体问题,要宏观把控、系统谋划、统筹解决,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科学性。
一是急发展之所需,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必须要把识人察人知人作为重要前提。一方面,知人不能简单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近距离了解、接触干部;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干部,别人口中的“好坏”终究是心里没有谱,只有自己亲自去听了、谈了、了解了,才能知道这个干部到底行不行,才能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建议。
二是想干部之所想,设身处地为干部解决问题。组织部门是干部的“娘家”,娘家人就要有娘家人的样子,必须把关心关爱干部放在重要位置,尽可能为广大干部排忧解难。特别是对于干部提出的一些个人想法,能够解决的都及时帮助,确实解决不了的,也要想方设法向干部传递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三是补制度之所短,划出党员干部工作的硬杠杠。针对谈心谈话中反映出的选人用人上存在的制度上缺位、机制上缺陷,要事后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加以研判修正完善,加强制度设计,增强干部工作科学性。特别是在干部动议、破格提拔、职数预审、监督纠错、责任追究、投票表决、任前公示等环节上,加强全流程管控,让干部工作更科学、更规范。
四是应队伍之所盼,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针对谈心谈话过程中反映出的干部精神状态问题,要加以关注。通过开展争先创优等活动,培养党员干部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营造“比着干、干着比”氛围。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要舍得给荣誉、给位子,从而发现一批好干部,树立一批好榜样、好标杆,有效提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