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建设
2018-06-07刘怀玉
刘怀玉
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先后到淮安、镇江和扬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加强整体谋划、做好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淮扬运河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集遗产廊道、黄金水道、输水廊道、生态廊道于一身,其历史悠久、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在中国大运河乃至世界大运河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运用系统性思维高质量推进淮扬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淮扬运河又称里运河,南起扬州市六圩,北至淮安市淮阴船闸,全长168公里。淮扬运河由2500多年前古邗沟演变而成,是我国权威文献中确切记载的最早开通的运河,也是持续使用时间最长,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运河,当属典型的线性活态遗产。相较于先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发挥旅游休闲功能的加拿大里多运河、法国米迪运河等,淮扬运河承载功能多(水上运输、南水北调、灌溉排涝、运河旅游、生态涵养等)、综合效益大,对地方乃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中国大运河的最高水平。
淮扬运河遗产众多、类型丰富,基本覆盖了大运河遗产要素,遗产点段连贯而密集。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运河申遗牵头城市、运河沿线城市中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淮安是运河沿线城市中世界遗产面积最大的城市。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实际上是典型的运河文化带,江苏省先后于2015年7月和2017年9月在淮安召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座谈会,积极部署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淮扬运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可以说,从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来看,淮扬运河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和最有希望成为大运河文化示范带。当然,也要看到淮扬运河长期超负荷运行、运河遗产保护和利用冲突比较明显等问题的存在,黄金水道、南水北调与运河遗产保护,黄金水道与清水走廊等在功能上存在相悖的情况,容易侵蚀运河的综合效益。因此,建设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必须要在高质量上下功夫,在“最淮扬”上求突破。
在发展思路上,发挥加减乘除效应。建设运河文化带,既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先人一招,更要尊重历史,造福子孙,恪守当年运河申遗时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的庄重承诺。要吸取我国一些世界遗产点保护不力的教训,从长远计,充分发挥加减乘除效应。一是加法,加强运河保护,始终坚持以保护历史原真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为准则,以敬畏之心、科学态度严格保护运河遗产本体及其风貌环境。二是减法,适当控制或减少运河交通流量以及一般工程的增量。三是乘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优化产业体系,拓展运河文化利益的增量,提升合理利用的整体水平。文化产业是集文化、科技、信息于一体的混合型现代产业,物化需求少,低能耗、少污染,还可以和运河遗产本体保持一定的时空距离,是解决运河保护和开发矛盾的最佳选择。四是除法,大力去除运河周边过度的商业气息,尤其要严格控制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
在内涵建设上,重点打好“三张牌”。内涵建设是运河文化带的根本建设。千年流淌的淮扬运河造就了扬州和淮安江淮地形风貌和人文性格。面对运河沿线城市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要建设淮扬运河示范带,必须明确主攻方向,立足于内涵建设,打好“三张牌”,凸显江风淮韵。
一是世界遗产牌。运河世界遗产是大运河演变的物质基础,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标志性品牌和公共产品,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源头活水”和“神来之笔”。从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到解放后所开的最后一条运河——里运河淮安绕城段,前后14条人工运河见证了大运河变迁过程,淮扬运河故事绵长而精彩。要起笔并聚焦于这一世界遗产符号,用宏大叙事方式向世界讲好运河精彩故事。一方面加强和提升运河世界遗产的标识、解读和导览工程,利用文化遗产日、申遗成功日、国际志愿者日和城市重大节日等,开展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宣传活动,用心讲好运河遗产故事;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品、精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辟运河世界遗产游览专线。
二是漕运盐运牌。漕运盐运是古代淮扬运河的主要功能。明清时期,淮安是中央政府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和河道治理中心。“两淮盐税甲天下。”扬州有10个运河世界遗产,其中5个与盐商有关。漕运盐运文化“强”,则运河文化带“强”;漕运盐运文化“活”,则运河文化带“活”。要对漕运盐运文化重点展示、推陈出新,在淮安建设中国漕运城的同时,扬州可考虑建设中国盐运城,依托不同风格的盐商住宅,建设活态中国盐运博物馆,开发观光休闲型、会馆型、体验互动型以及纪念馆、收藏馆等各类专业场馆,实现淮安、扬州漕运盐运文脉相连基础上的错位发展。
三是水文化牌。淮安里运河、大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扬州水域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7.8%。“水韵”是淮扬运河的自然禀赋,也是提升淮扬运河文化带生态板块的重要后备资源。推广扬州治城先治水的经验,通过运河活水、清水工程,实现水城一体,以丰富运河文化带的内涵和形态。淮安可利用清口枢纽考古遗址和淮安24个大中型现代化水利设施,建立以参观、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水利博物馆群。
在项目建设上,坚持组团式规划运作。自古以来,淮安、扬州通過运河,形成千年水脉和文脉。要借助于在建的连淮扬镇高铁和拟扩建的京沪高速淮安扬州段等交通条件,利用众多大面积的运河世界遗产,建立淮安、扬州运河“姐妹城”,打造经典式的淮扬运河文化带。国家建立了运河文化带试点城市,打造淮扬运河文化示范带应提上议程。建立淮扬文化功能区(以淮安、扬州为核心层),将淮扬运河打造成为具有浓厚水文化色彩的地理标识。重点建设以运河风光带为主轴,以淮安、扬州古城为中心,以河下、码头、宝应、高邮、邵伯、湾头和瓜洲为主要节点的组团式开放性文化带,形成内涵丰富、形态各异的新型淮扬城镇群。要放大扬州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淮安板闸遗址公园等遗址效应,串联运河世界遗产,让淮扬运河文化旅游成为精品。
(作者系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