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上海合作组织的新作为
2018-06-07孙壮志
【摘要】在上海合作组织1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不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标上引领多边合作,而且总是能够拿出具体的方案、举措,作出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贡献。未来的上合组织,不仅能够为地区各国树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而且能够开辟一条区域合作的新路径,促进成员国的包容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 多
边合作 青岛峰会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18次会议将在中国青岛举行,这是完成首度扩员以后该组织举行的首次峰会。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使上合组织正式进入“上海八国”的新模式,合作的地域大大扩展,成员国的经济、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同样也是潜力巨大的区域组织。这也使青岛峰会成为上合组织17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见证,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作用,能够决定未来较长时期该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新路径、新方向。
上海合作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环境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区域合作机制,尽管也有其他一些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但其个性特征也一直十分鲜明,而且,上合组织也在不断地积极探索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其特色包括:一是倡导树立新的合作理念,超越传统的国际政治思维;二是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合作,在安全、经济、人文、政治等各领域合作并重;三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强调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合作方式;四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领导人会晤及其政治决断引领该组织的发展方向;五是尊重联合国权威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多极化进程以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成立伊始,上海合作组织就把“上海五国”时期形成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作为多边合作长期坚持的基本宗旨和灵魂。上合组织倡导新型安全观,主张相互安全、以合作促安全,关注综合性的安全挑战,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地区国家间的矛盾争端;坚持新型合作观,充分体现平等、互利的原则,弱小国家能够优先受益;奉行协商一致、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等原则,不反对成员国参与其他多边进程。在开展不同领域多边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以诚相待、量力而行,不是中、俄等大国说了算,而是能够照顾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关切。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上合组织展现了少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早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时期,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就在地区层面开展合作。一方面,着手消除中苏冷战时期对抗形成的“后遗症”,实现军事互信和边界裁军;另一方面,针对地区形势的变化和成员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启动边防、执法、反恐等方面的合作。正因为有这样的合作基础,上合组织得以从安全领域顺利起步,把打击威胁地区稳定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和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作为合作的重点,增强成员国的军事互信和情报交流,开展密切的联合执法活动;在经济领域,上合组织强调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考虑到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采取循序渐进、多边和双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一系列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在人文合作方面,启动了多领域、多部门的部长级会晤机制,同时鼓励民间团体和地方政府开展交流,重视卫生、科技、青年、媒体、旅游等领域的交流。
在对外关系领域,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与不少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吸纳多个地区外国家成为对话伙伴,不断提升自身的号召力。上合组织一方面愿意与所有希望参与上合组织并且承认相关原则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主张由地区国家解决本地区的问题,反对外部干涉,同时不寻求建立对抗性的军事政治同盟,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从2004年接纳蒙古为第一个观察员国开始,先后接纳6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國,与东盟、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开展合作,举行过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积极参与地区内外冲突热点的解决,对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阐明自己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地区各国乃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为地区稳定与发展作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应强化自身建设,应对内外挑战
第一,以更完善的组织内部建设,应对可能面临的多元化挑战。2015年正式开启扩员进程以后,上海合作组织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到2017年的阿斯塔纳峰会,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首批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使多边合作的空间大大拓展,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经济和安全议题明显增多,但也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由于上合组织内部成员间存在个别长期难以调和的矛盾,包括印度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巴基斯坦与印度、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复杂关系问题等,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内部矛盾仍然存在,安全与经济合作难以避免将遇到一些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合作组织需要更加重视内部的建设,理顺各种关系,保证成员国的团结。首先是现有多边机制的调整和变化,新成员的加入势必带来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避免造成工作流程的阻滞和不畅;其次是合作重点的调整和变化,在不改变原有优先领域的同时,要兼顾新老成员的利益诉求,在务实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会有所体现;再次是对外交往的调整和变化,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多国家希望与之开展合作甚至寻求加入;最后是活动方式的调整和变化,从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在多边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到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地区大国成为正式成员,再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自主意识的增强,上合组织同样会进入一个更加“多元”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承认和尊重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前提和基础,寻找更多合作共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以增强多边机制的决策效率和行动能力,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同样考验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还有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新政”对中国、俄罗斯来说,越来越具有攻击性,甚至不惜发动一场非典型、非常规的“战争”,来遏制中、俄等新兴国家的顺利发展。从拉着欧洲盟友全面“围堵”俄罗斯,展开“外交战”“体育战”,到不计后果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搅动了全球的安宁,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秩序。美国的政策也会延伸到欧亚地区,影响上合组织的发展。与此同时,地区反恐出现新课题,西亚“伊斯兰国”在联合围剿之下走向穷途末路,却带来一系列紧迫的安全挑战,如危险的极端分子会“流向”何处,叙利亚的内战是否会再次升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阿富汗问题、伊朗“核危机”至今都没有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答案,新的动荡随时可能发生。这些给上合组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近年来,国际经济和安全形势的风云变幻,对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内部团结和自身的凝聚力带来很多挑战。而应对这些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增强多边机制的决策效率和行动能力。首先是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在保障地区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提升上合组织所倡导合作准则的号召力、影响力;其次是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个领域多边合作的方向,逐步落实《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宗旨和目标;再次是确定目前的优先领域和具体任务,建立必要的保障和工作机制,争取不断取得各方面合作的务实成果;最后是注重内外结合,既要重点关注和解决地区内部的问题,防止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被放大,又要在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体现自己的示范和独特作用,反对少数西方大国要巩固自身霸权的单边主义行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从一开始就打下了鲜明的“中国烙印”。伴随着上合组织17年的发展,中国不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标上引领多边合作,而且总是能够拿出具体的方案、举措,作出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贡献。无论是向其他成员国提供220多亿美元的优惠贷款,还是出资承办各种各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亦或提出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启动自贸区的专家论证、成立上合组织环保中心等建议,都对上合组织保持现有的活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成员国经济实力和资源状况的巨大差异,加上参与国际贸易和跨国分工的程度不一,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相对滞后,重大项目难以实施。扩员后,印度、巴基斯坦作为新成员,需要逐步熟悉上合组织的程序和规范,需要与其他成员国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和彼此的矛盾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合作组织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来谋划今后的发展,寻找最合理的合作路径。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功举行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后的开局之年,还是“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提出的五周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思路更为清晰,更希望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领导人提出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同样为上海合作组织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上合组织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不同制度国家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对于上合组织的发展,中国作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许多对推动多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倡议、新举措,包括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立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上合组织环保中心等,其目的就是促进成员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扩大民间交往,为区域合作奠定更为坚实的民意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前提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强求一致,不要求各国只接受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认为各国相互的依存度不断提升,面临的共同挑战越来越多,比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生态危机、信息安全等问题都是跨国存在的,对各国的稳定都构成现实的威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各国追求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的倡议、战略能够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实现兼容、共存,反对恶性竞争、零和博弈。在欧亚大陆腹地,有不少多边机制,有一系列多国参与的跨国合作计划,很多是交叉重叠的,如果不能实现相互的协调、对接,只能造成重复投入、疑虑增多、矛盾升级,最后影响地区国家的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从成立伊始就明确这其中的道理,较早践行了上述合作理念,积极构建地区各国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多边合作领域作出良好的示范。
上海合作组织还可以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动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外交产品,充分借鉴古代“丝绸之路”的成功经验与核心内涵,给不同地区的跨国合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前景。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都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不仅拥有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结成的千年友好情谊,也建立了当代世界格局中互利合作、守望相助的伙伴关系。从习近平主席面向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开始,短短数年时间已经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相关国家实现战略对接的重要平台。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这些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宗旨相契合。未来的上合组织,不仅能够为地区各国树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而且能够开辟一条区域合作的新路径,促进成员国的包容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参考文献】
①孙壮志:《印巴加入后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的新契机》,《欧亚经济》,2017年第5期。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