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与优势分析

2018-06-07穆艳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优势特色

穆艳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通过与旧式政党制度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作比较,新型政党制度在理论基础、表现和实现形式、运行机制、政党关系和发展前途方面彰显了中国特色,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国家统一以及推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关键词】新时代 新型政党制度 特色 优势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7.006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站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号召全党继续深化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这有助于我们党以史为鉴、以他为戒,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早日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努力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

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届委员时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1]该论断说明,新型政党制度长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相比,虽然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避免了苏、东悲剧的发生。新型政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新型政党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多党合作,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又真实的本质特征。无论是中国旧式的政党制度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其实质都是维护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其目的都是实现一党专政,是切实的伪民主。

在表现形式上,协商民主是新型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新型政党制度同样具有协商民主的特点,政治协商也使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参政内容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政形式方面,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形式和渠道参政,提高了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时效性。这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不同。西方政党在参政内容上有其局限性,“只能参与执掌国家行政权,而且只限于中央政权,不延伸到地方政权”[3]。我国各民主党派既参加国家行政权,又参与国家立法权、司法权,同时从中央延伸至地方。这充分证明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内容和形式比西方政党的更加丰富、广泛和真实,充分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

在实现形式上,人民政协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4]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参政,与西方国家政党进入议会和入阁占席位的参政形式截然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

在运行机制方面,新型政党制度遵循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它在我国经历了由思想萌芽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确立的重要转变。首先,毛泽东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模式,指明了多党合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多党合作制度的萌芽阶段。其次,邓小平提出“多党派合作”的重要命题,从国家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了“多党合作制度化”思想,将多党合作从一种政治战略思想上升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文件是1989年12月30日党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新型政党制度由此走向了制度化的崭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新型政党制度写进党章。1993年全国人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法律地位。

在政党关系上,体现了团结、和谐、清廉的政党关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关系。“合作而非竞争,是我国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6]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也不是两党竞争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关系。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一种“清廉的政治关系”[7],这与西方政党制度的金钱政治完全不同。这种和谐、团结、清廉的政党关系,稳固了政治权威,营造了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我们党集思广益,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真正实现人民民主权利。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竞争为前提的虚假的、不和谐的政党关系截然不同。

在发展前途上,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多样性和真实性的特征。我国各政党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亲密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轮流执政,其发展具有稳定性特征;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将长期保持不变,体现了长期性特征;民主党派参政内容、参政领域和参政形式的丰富多样,体现了多样性特征;我国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高度确定了各民主党派参与政权的民主权利,反映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的稳定性、长期性、多样性和真实性特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所不具备的,显示出中国特色和无比优越性。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同其他政党制度之比较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党制”的失败教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疯狂建立独裁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全面推行和发展一党专政。1946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试图在中国推行一党专制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1949年,随着南京解放,国民党在中国大陆一党独裁的统治最终幻灭。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台湾地区逐步实行“国民党一党执政、多党竞争制衡”的多党制。2000年3月,国民党在中国台湾的“总统选举”中败北,国民党一党独裁制最终消亡。历史证明,国民党一党制极具法西斯一党极权制政党体制的本质特征、封建性和买办性特征,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本质和弊端。多党制或两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党制度。多党制和两党制的共同点是,通过竞选由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总统的政党(或联合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成为反对党。政党之间是竞争而非合作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穿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邓小平指出其阶级本质在于通过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维护少数人、少数集团利益,而非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深刻指出其弊端:“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共同的理想或是没有理想,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8]我国各政党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其完备的制度支撑、和谐的政党关系、人民政协的实现形式等特色,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显示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和优越性。

苏联“一党制”的警示。苏联共产党从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成为执政党,一直单独连续执政到1991年8月。苏共在指导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和抛弃、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等,都是造成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苏共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在面临多党制、议会制等多种复杂情况时,未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未能提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理论和思想,从而丧失了共产党的政治威信。这对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警示作用。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基础,对政党制度的独创。我们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政党制度,也没有放弃各民主党派实行一党制。通过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分析和与其他政党制度的比较研究,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出巨大的优势。

有利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其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它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从而使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逐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新时代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面临的共同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我们营造团结合作的政治环境来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9]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为各民主党派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自身优势的平台,并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创造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切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协商民主、互相监督,有利于共产党自查和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共产党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共产党加强长期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有利于长期保持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局面。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的发展更加需要稳定和谐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在中国政党制度中,多党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和强烈心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建立起了亲密、和谐、团结、稳定、清廉的政党关系,这成为我国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和谐的政党制度能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有利于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我国各民主党派同港、澳、台及海外侨胞联系密切,发挥了很好的沟通、桥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起协商,曾共同制定对港、澳、台的方针政策,顺利推动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党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各民主党派在爱国统一战线中仍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在稳固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抵制台独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有利于推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新型政党制度能为推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如何避免大民主损害国家长远利益、如何避免和纠正决策失误、如何治理腐败和开展监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构建现代政党制度以及协商民主实施方面对世界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和启示”[10],这有利于在世界上构建科学和权威的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并进一步推进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注释

[1][5][9]习近平:《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新华网,2018年3月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04/c_1122485786.htm。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0页。

[3][7]于广礼:《我国政党制度与其它国家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理论学刊》,1995年第1期。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3页。

[6]刘许亚:《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0期。

[8]仇小敏:《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5页。

[10]杨卫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及对世界的贡献——“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之管见》,《統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1期。

责 编/刁 娜

猜你喜欢

新时代优势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矮的优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画与话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