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举地理“核心素养”必备方向

2018-06-07曹孙峰邓士木

地理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枇杷区域素养

曹孙峰 邓士木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地理中的必备方向进行简析,并通过典型例题剖析高考地理中如何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必备方向;高考地理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种素养构成。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非常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因此, 备考中应牢牢把握“核心素养”必备方向。

一、人地协调观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利用、改造地理环境,人地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

★素养必备方向

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例Ⅰ: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 太湖平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河汊纵横,气候湿润

B. 中低周高,排水不暢

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 林海雪原,寒冷干燥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B. 二人转

C. 昆曲 D. 京剧

解析:该组试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第(1)题,为适应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经过长期摸索,便发明制作出一种冬季可以在冰天雪地上行走如飞的交通工具——爬犁。东北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冬半年满世界的冰天雪地。故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还有针叶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第(2)题,爬犁只要有冰有雪,便可以行于其上。它借助于冰面、雪地里较小的摩擦力,使“马拉爬犁”真的比在路上行走的马车还要快。而且,马车在冰面上行走,车轮经常打滑;在雪地里行走,车轮又极易被雪窝陷住,而爬犁则在冰天雪地里行走如飞,所以,人们称之为“马拉爬犁比车快”。故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林海雪原,寒冷干燥。第(3)题,该景观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或基本常识可知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二人转。

答案:(1)C (2)D (3)B

二、综合思维素养

“综合思维”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如图2所示。

★素养必备方向

第一,把握三个特性,即全面性——不遗漏任何要素;系统性——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联系;动态性——地理要素的发展性、变化性、演变性。

第二,把握三个维度,即要素综合——多要素(逐一分析要素及影响);时空综合——跨时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问题);尺度综合——多尺度(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第三,把握知识重点, 归纳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重点有: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结合生态保护、国土整治等国家发展战略,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系统分析其自然地理条件;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能够分析和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例Ⅱ: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湖盆南、西、北三面环山,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区阿拉山山口,东部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近年来,该湖流域盐业发展迅速,已成为A县的支柱产业。艾比湖湖底平坦,水位较浅,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3~4月水位较高,7~10月水位较低。亚欧大陆桥古尔图至阿拉山口段从艾比湖的西南边缘通过。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线有直接影响。图3为艾比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艾比湖湖面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2)推断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的影响。

(3)盐业开发对该地区有利有弊,选择其中一方面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工业发展利弊分析等,考查考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第(1)题,湖面季节变化可从入湖水量、湖水蒸发、农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2)题,湖面水位上升,湖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影响沿线铁路运行;湖面水位下降,沿湖泥沙裸露,在风力作用下风沙危害加剧。第(3)题,资源开发对当地的有利影响应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应从加剧淡水供需矛盾、污染或破坏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3~4月,湖面水位高,水面较大。原因:3~4月,气温低,蒸发少;有积雪融水入湖;农业用水少,入湖河流径流量较大等。7~10月,湖泊水位低,水面变小。原因:7~10月,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农业用水多 (2)湖面波动扩大,引发湖区地下水水位上升,盐渍化面积扩大,沿湖路基和桥涵受盐渍化侵蚀和积水的影响,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湖面波动缩小,水位下降,湖底裸露,湖床上的含盐沙土在风力作用下随风起舞,加剧浮尘,掩埋路基、桥涵,影响行车视线及通信安全等 (3)有利 理由:增加收入;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不利 理由:资源不充分利用,污染环境;加剧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破坏湿地环境等。)

三、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区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图4所示。

★素养必备方向

第一,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第二,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第三,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阐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Ⅲ: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4月间,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图5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原因。

(3)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

(4)請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多做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云霄县举办枇杷节对促进枇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问题②:说明云霄县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的好处。

解析:本题以福建省云霄县区域为背景,在给出枇杷习性等信息材料的基础上,让考生认知区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1)题,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第(2)题,结合枇杷树的生长习性、地形,并联系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从特质纸袋对枇杷幼果的护皮、防晒、防低温及鸟虫等方面进行说明。第(4)题,从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等方面说明举办枇杷节对促进枇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降低风险和保持水土等方面说明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的好处。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 (2)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夏秋季节多台风;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与夏秋季东南风风向一致,(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 (3)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防止低温影响;也可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4)问题①: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销售成本 问题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降低因产量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保持水土。

四、地理实践力素养

“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包括野外观察能力:进行野外考察,学用结合 ;实验设计能力:模拟地理现象过程,探究原理;数据分析能力:分析数据特征及数据与图表转化;图像识别能力:地理图片、遥感影像识别 ;问题解决能力: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素养必备方向

第一,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地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第二,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调查方案。

第三,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第四,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例Ⅳ:图6为我国某地区高速铁路沿线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段高速铁路最可能位于我国:

A.辽宁东部 B.广东北部

C.四川西部 D.甘肃北部

(2)图中T设施的主要功能是阻挡:

A.行人通过 B.风沙干扰

C.强光照射 D.洪水侵袭

(3)推测图中动车前进方向为:

A.向东北 B. 向西南

C. 向东南 D.向西北

解析:高考地理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景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该题组设计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主要考查野外观察能力、图像识别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第(1)题,图示中有高大的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车,同时该地区地势平坦,可以判断该区域可能分布在风力资源较丰富,且地势平坦地区只有甘肃北部符合,D正确。辽宁东部、广东北部、四川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且风力资源不丰富,A、B、C错误。第(2)题,承接上题,西北地区风沙干扰大,建设T设施可以减轻风沙对铁路和运行列车的不利影响,B正确;高速铁路经过人烟稀少地区,建设T设施阻挡行人不是主要作用,A错误;强光照射对铁路、列车没有影响,C错误;该地区是半干旱地区,没有洪水侵袭,D错误。第(3)题,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西北风频率最高,风力最大,从图中用于发电的风车(扇叶)朝向西北可以推断,风的来向与列车来向一致,列车前进方向为东南,C正确。

答案:(1)D (2)B (3)C

猜你喜欢

枇杷区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分割区域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擦桌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枇杷糖浆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区域发展篇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