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师德建设的基本路径
2018-06-07孙玉美
孙玉美
【摘要】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树立典型师德楷模,创新师德教育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等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师德建设;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校本研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跨区域联合办学实现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崛起的行动研究——以新乡市第十八中学为例”(课题编号JCJYB16250755)的阶段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崇高的道德品质是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塑造积极心理品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群体存在高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和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在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承受着来自社会、职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负荷超重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快乐健康的学生。所以,尊重、理解教师,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做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本人以及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激励就是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借此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工作更有效率。所以,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走進教师心灵,尊重、关心教师,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如工作上的挫折,孩子上学,家人就医等问题,时刻温暖教师心灵,做教师的知心人;另一方面,要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如户外心理拓展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读书沙龙、才艺展示、趣味运动会、迎新晚会等,既丰富了教师生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又让教师在舒适、放松又能适当宣泄的情境中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二、树立典型师德楷模,引领濡染教师群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教导人,榜样吸引人。”榜样是一种力量,榜样是一面旗帜,用心发现,榜样就在身边。身边的榜样,是前行的力量。
(一)工作室领衔主持名师的示范引领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先后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如语文名师工作室、数学名师工作室、传统文化工作室、“幸福在右”班主任工作室、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等,其领衔主持人独具特色,各领风骚,堪称师德的楷模。他们注重个人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铸就和淬炼,在学科教学或研究领域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用高尚的师德、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引领示范,带动团队发展。
(二)功勋班主任坚守教育的榜样激励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班主任是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承担此根本任务的最重要的一支队伍。树立班主任群体中的榜样和典型至关重要。学校命名班主任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为功勋班主任,每年教师节举行盛大颁奖仪式进行隆重表彰。我们的功勋班主任个个是爱心责任心兼备、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代表,深受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同事赞誉。他们在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同时体验成功,享受幸福,也能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争做优秀班主任。
(三)学雷锋标兵执着公益的辐射带动
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校有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教师队伍,常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上山下乡,慰问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用博爱和坚持诠释着“雷锋精神”的真谛,用感恩和奉献创造了富足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大爱也激励和感染着更多的师生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
三、创新师德教育模式,铸炼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根据“文化强师”的基本价值取向,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引导和鼓励教师以人格、情操、底蕴为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教师走坚持职业操守,提升文化品位,发展专业能力,注重学术积累的持续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之路。为此,我们摒弃说教式的师德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充满智慧、挑战和富有理想的师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塑造自律、博爱、乐观、奋进的教师群体形象。
(一)改革创新和激发潜能相得益彰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始于有自我教育的地方。而自我教育则始于对人的高尚和伟大的仰慕。”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学校大胆改革了师德教育由学校设计主导的固有模式,把主动权下放到教研组,由各组分学期自定主题和形式,开展自我教育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此举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语文组的“文明高尚的教师礼仪,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数学组的“师爱无疆,春风化雨”,英语组的“依法执教,做高尚教师”,理化生组的“厚积薄发,做儒雅教师”等主题的师德教育展示活动,均再现了广大教师的智慧、才华、博大情怀和优秀人格。之后我校又扎实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每月举办一期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系列教育活动提升了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水平。
(二)责任担当与走访家庭密切结合
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工作的另一大亮点是落实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教师走访家庭”活动。为了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按照教育局对家访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端正师风,联系群众,走访家庭,促进成长”主题,认真落实开展家访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全年家访率达到100%。同时,学校定期举行家访动员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故事会,并评选家访先进个人。
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为打造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校立足于“本土”的校本研修活动,丰厚教师教学底蕴,提高文化品位和职业素养。
(一)徜徉书海,积淀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因此,学校持续开展了“读书点亮人生,书香浸润校园”系列活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年年充实更新,各组处均有自己的藏书柜和读书角。每年的暑期培训,我们组织专题读书交流会,以精彩纷呈的内容、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分享教师们的阅读体验。学校还为教师发放读书经费,购买教育名著,在全校开展“读教育名著,与名家对话”“与书同行”研讨沙龙和评选学校“十大读书人物”等活动。
多途径积淀教师群体的文化底蕴,力求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教育功能,直接影响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生!
(二)師德教育,春风化雨
强化理论学习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双周一次的学习时间已形成制度。为加大师德教育力度,我们从各大教育网站以及《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及《中国教育报》等各类教育报刊上搜集筛选出反映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最新动态的相关资料,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利用理论学习时间,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引导广大教师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改革、教育科研的实际紧密结合,促进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识。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观看河南省和全国教书育人师德楷模的事迹宣传视频,多次组织主题辩论会,开设模拟法庭,探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问题,辨析工作实践中有悖师德的经典案例。
雷夫说:“教书育人好比春风化雨。”师德教育就是让教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展现教师的育人魅力和人格魅力,促使大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反思,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自我反思,提升超越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础与前提。我们的反思内容包含教育教学观念、方法、行为、效果等,反思方式有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尤其以“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研究”为主要载体,持续开展了“阅读中外经典案例”“人人撰写教育叙事”“倾听同行的故事”等多项活动,有效推进了教师的反思与成长。
教育的任何改变,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影响和实现。而师德建设决定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才能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呼唤优秀的教师,而真正的好教师,应该是一个志存高远、爱国爱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热爱学生、热爱生活、心理健康、专业精湛的教师。我校坚持以师德铸师魂,以师德促发展,为教师、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68,63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23.
[3]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师的奇迹3[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