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8-06-07冯廷顺
冯廷顺
【摘要】文章在研究中以初中美术教学为核心,分析《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与学情,明确地方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指出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发挥的作用,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地方民间美术;初中美术教学;运用
民间美术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风格,源于群众,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中普通大众的心理与情感。地方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是现代化美术教育的伟大尝试,认识到地方民间美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教化作用,以此填补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不足,这不仅是初中美术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急切需求。对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引入地方民间美术,实现地方民间美术和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合,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
(一)《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针对当前美术课程的改革,除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之外,还要给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的支持,更新美术教育理念,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加强教学尝试,重视教学改革,这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要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并脱离具体实物,实现抽象性概念与内容的表达,抽象逻辑思维特征愈发明显。相比于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依托于感性思维。与此同时,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较为明显,对自我价值展现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为学生兴趣的拓展提供了条件。对此,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求知欲和个性化探索兴趣,可以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自省意识愈发明显 ,但每一位学生的自省意识程度不同,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较强,自我情绪控制也并不完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通过上述分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地方民间美术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出地方民间美术的作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二、地方民间美术的美术教育价值
(一)教化功能
地方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将地方民间美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方民间美术文化,集中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将课堂学不到的美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悟民间艺术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民族意识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功能
美术教育具有传承美术知识和美术文化的重任。向学生传授本民族文化,遵循《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社会作用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地方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其了解美术造型、结构、艺术风格等,激发学生对美学特征的探索。
(三)情感功能
审美活动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实现自我需求和情感价值需求的过程。将地方民间美术引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在当时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情感,有利于对学生审美意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而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地方民间美术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地方民间美术内容。针对技术难度大而制作工艺复杂的美术作品,像蜡染、织锦等,要以欣赏教学为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特点、风格、审美价值,强化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的了解,深化本土文化启蒙;而针对制作工艺简单、工具材料易获取的美术作品,像陶艺、编制等地方民间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锻炼,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具体的学习和操作,并设置兴趣小组,通过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的方式,对学生的技法和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地方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互相融合,使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发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进而完成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制定教學目标,强化地方民间美术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发挥出地方民间美术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将地方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中,在目标的引导下,促进初中美术教学中地方民间美术内容的深化,明确教学方向,进而发挥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年画、风筝等案例,说明“造型·表现”中的教学目标,在剪纸方面,要求学生学会阴刻、阳刻、分色、点色、填色等剪纸法,并设计剪纸作品;在年画方面,将传统年画在造型和色彩运用方面的亮点融合进去,并通过传统的色彩特征的有效运用,结合所需要表达主题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工具完成设计和制作;在风筝方面,能够分组合作制作风筝,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特征以及古今风筝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并放飞风筝。
(三)创新教学方法,深化地方民间美术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化课堂交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深化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发挥出地方民间美术的作用,进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探究学习属于现代教育的产物,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构建美术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发挥出地方民间美术的作用,教师要进行《初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正确认识到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入手,将地方民间美术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地方民间美术的应用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07):70.
[2]梁辰.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季晖.地方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