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06-07郭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郭晓霞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和渴望,学生才能乐于了解和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学习中最好的动力。通过许多教学实践的证明,小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上能够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改革的进一轮推进中,语文作为中华名族文化的精华应该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讨论,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36-01

语文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精髓,是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而沉淀下来的名族精华。从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受到德育培养。受到课堂语文文化气氛的熏陶,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悠久和无数文人志士的人格魅力。因此,学习语文符合新世纪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学习好语文也是每一个中华名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学生是充满朝气、对知识有着好奇心的小学生。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培养,一定要从学生兴趣入手。只有让学生对语文有了极大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看待。只有让学生自觉学习,教育成果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预期。目标培养学生兴趣也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模式,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语文时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而不需要教师填鸭一样的进行知识灌输。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以下,本文将通过三个角度入手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程往往充满动力进行学习,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欣赏,学习效果上也更加令人满意;而对于不喜欢的老师的课程缺乏兴趣,总是难以主动的进行学习,有时甚至逃避或者放弃。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生天真单纯的性格,对于不喜欢的教师的课程虽然不会抗拒,但总是无法主动学习,一味地被动接受,在学习效果上也差强人意。而对于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小学生能够主动且极富热情的进行学习,有时在学习中甚至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良性的竞争。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榜样力量能够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小学生的鼓励作用更甚。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魅力,加强对于学生的榜样力量。只有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才能对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1.以高尚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自身应该是富有人格魅力的,只有拥有高尚品质的教师才能为人师表。由于小学生不成熟的心智,他们总是模仿接近最多的成人。而教师作为每日学生都要接触的成人,学生总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是否能够有着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素质对与学生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品行良好的教师更能够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在学习中,学生也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进行学习。

2.以真挚的爱心影响学生的情感

是否拥有爱心是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拥有爱心的教师在教育中更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可以用真挚的爱心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使得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喜欢一门课程。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爱心得到温暖,产生学好一门课程不辜负教师关心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課堂中,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加快速、全面的接受到教师传达的信息。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递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信息,教师将在激发学生兴趣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一个值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1.创建生动学习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情景环境。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让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情景朗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情怀。除了朗读课文,教师还可以播放音频视频,在教授描写环境的课文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再配合教师生动亲切的语言,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对语文产生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热情。

2.质疑设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才能对知识产生好奇和求知欲望,有了疑问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一些思考题,在下次的课堂中进行提问,并对认真思考了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并提出另外的问题。如此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并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提问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于教师而言,交流沟通可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更好的方法。对与学生而言,交流沟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对教师的爱戴更甚。不仅如此,交流沟通对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模式也有着积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有这极大的帮助。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采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的模式,也可以采用互相评价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有不错表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以此能够提高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一篇课文结束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流是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是有帮助的。

四、总结

语文是中华名族的基本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学好的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有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上旬,2014,(4):45-45.

[2]黄小霞.激发语文兴趣,提高综合素养——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42):33.

[3]吴玮.谈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兴趣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9):139.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