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

2018-06-07赖莹文

教育界·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必要性策略

赖莹文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对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主要从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必要性;策略

一、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通过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中一些优美的词语、段落或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积累,并帮助学生将其分类,建立语言素材库。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有话可说,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从阅读素材中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提供素材

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内容,还鼓励学生读课文以外的如报纸、小说、科学论著等,不仅要阅读现代的文章,还要读古代的文章,这样才能够拓宽知识面,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作文题目而利用阅读过的素材,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此外,在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自然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并将自己阅读到的有用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将通过阅读所收获到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养分,并在写作过程中将阅读经验运用进去,从而有助于在理清文章结构布局的同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职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和运用、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习惯的养成以及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从阅读和写作入手。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欣赏到汉字的形象美,还能够在古今中外优美的文章中吸取不同民族的文化智慧,从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能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可见,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首先,虽然许多教师认识到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完整的规划,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欣赏句子,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以及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忽视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其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给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学生读完后,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相关的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成了阅读的機器,从而使得这一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再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阅读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作文题目,大多数教师会在不认真审题的情况下随便找一个题目或者将书本上的题目照搬下来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和知识储备。首先,由于教师对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有限,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度不高,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一些笔记,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根本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缺少教师的监督,连摘抄的工作都懒得做,这样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其次,从写作方面来看,由于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其写作水平较低,许多学生每次在写作过程中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构思,还是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一)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笔记,在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或者段落旁做上批注,并在课堂上或者课下让学生做一些小练笔来抒发一些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悟。其中,在小练笔的写作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读完一篇文章后都完成一篇小练笔,其字数控制在200字至300字,主要内容为读后的感悟。其次,小练笔的内容虽短,但是要求其丰富多彩,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要学会转变口吻,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完成小练笔。如,在阅读完《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文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完以后让学生借助注释将文章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最后,还应该对阅读文章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让学生通过续写、改写的方式来进行练习,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有话可说。

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过程中,小练笔的要求应该恰当。除此以外,小练笔的训练还应该具有系统化,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其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当学生掌握后,再让学生根据阅读素材中的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二)从模拟写作开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分析,并利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让学生分析和理解阅读文章,掌握阅读素材中的写作特点和构思方式。如在一篇阅读文章的学习中,第一,教师要明确阅读目标,并提出一些具有综合性和涵盖性的问题来确定阅读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的目标。第二,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帮助学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后,让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提炼以及重组。第三,在探究完成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其次,当学生对阅读素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素材的写作手法来仿写作文,在仿写时,既可以让学生仿写文章的风格,又可以让学生仿写文章的表现手法,但是不能让学生机械地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够使仿写发挥出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蛇岛》这一说明文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对这一文章中的描述性语言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描述性语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够更为形象具体地说明说明对象,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试着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常见事物,如学习用品、家用电器、宠物等为对象写一则说明小片段,并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描述性的语言。

(三)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课后反思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详细的教学结构内容让读与写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对此,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学习同事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环节,并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及时反馈到群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如在小练笔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小练笔中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思自己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缺陷,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或者优化教学环节等方式来让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出作用。

三、总结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同时二者之间又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对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让学生汲取他人的写作经验,从而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这样才能够在实现写作创新的同时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湘芬.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7X):171,159.

[2]包小萍,张琳,马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2017(06):17.

[3]洪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6(22).

[4]刘瑾.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5(22):65.

[5]马振霞,刘锦峰.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教學版),2015(Z1):54.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必要性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