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协同研究
2018-06-07夏文汇夏乾尹傅洪梅
夏文汇,张 霞,夏乾尹,傅洪梅
(1.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2.佐治亚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美国亚特兰大 30332;3.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招生处,重庆 400900)
近年来,国家层面把物流业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物流业降本增效取得了战略性成果。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物流的降本增效政策措施。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的数据显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3年为18%,2014年为16.6%,2015年为16%,2016年下降为14.9%,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年缩短。同时,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深入,市场活跃程度增加,城镇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购买力增速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见图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递增的商品流迅猛拉动了物流业快速增长。
由于当前城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快速解决,导致城市流通与农产品生产衔接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工作效率不高,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与连接城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生鲜农产品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机制难以实现,所以,无法快速促进生产与流通的深度融合,难以形成大规模、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城市生鲜品冷链物流业降本增效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及其物流企业亏损依然严重,城市共同配送协同效应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建立创新性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平台,提高城市农产品的现货交易效率,深化生鲜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聚供需信息,实时发布订单信息,着力提高物流配送、质量追溯、路径优化等综合服务,在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图1 2007—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文献回顾
随着生鲜农产品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仅凭单一的物流和冷链物流运作机制难以适应信息流、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物流活动。为了适应新环境,主体物流企业就必须开展创新性供应链活动,创新性供应链活动应当围绕生鲜品供应链业务开展采购、供应、运输、仓储、配送等,通过电商及冷链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性供应链建立一个“主体、导向、载体、目标、核心和手段”多要素协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城乡运输、产销两地集配中心、分销中心等为主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冷链生鲜农产品为载体,以企业效益为目标,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核心及以协同化管理为手段。旨在提高生鲜电商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国外学者在流通业的技术创新供应链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Liddell等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在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中[1]。Kang等基于RFID技术设计了冷链仿真模拟器,并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提高冷链物流效率的正确性[2]。Leukel等将云计算运用到了供应链服务中,并以机场服务供应链的案例进行了评估研究[3]。Abedi等认为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提高供应链需求预测结构的协作系统效率有着巨大的潜力[4]。国外关于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模式发展比国内学者展开研究的时间较早,如1998年美国就提出了农产品电商与供应链企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下,Local Harvest确保用户可根据定位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农场进行线上购买。同时,一些国外学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共同配送方面展开了创新性研究。如Juchia K等和Chaug-Ing等提出针对不同生鲜农产品对温度的敏感性要求不同的特征,采用多温层技术实现冷链物流的配送,包括实现城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5-6]。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创新性供应链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洪江涛等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低碳供应链中,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在钢铁行业低碳供应链创新的内容与应用,但文章未提出具体的创新性供应链模式[7]。朱立龙等基于创新驱动的条件分析了三级供应链的不同分销渠道模型,同时探讨了供应链分销渠道质量控制策略的问题[8]。宋华从“互联网+”的本质出发,提出三大产业的智慧供应链,重点分析了智慧供应链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但其阐释的应用领域没有具体到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的构建上[9]。张素勤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提出了创新模式,以解决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问题为出发点,将云计算运用到农产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及物流的分析上,并给出了相关运作模式[10]。
此外,在物流技术创新领域,汪旭辉等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应用,阐释了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实现路径[11]。杨芳等研究了如何应用多Agent技术对果蔬冷链物流系统进行协调以提高果蔬流通性[12]。夏文汇等阐释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物联网技术运用在物流包装尤其是冷链商品物流包装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物流包装的经济性和安全性[13]。陈耀庭等将众包配送模式应用到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上,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众包配送[14]。金辉等通过O2O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了生鲜电商线上线下一体化配送模式的研究[15]。王大海等以“互联网+”思路为基础构建了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同传统供应链模式进行了对比,并认为前者能更好地保证供应链的增值效益[16]。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杨萌柯等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城市末端共同配送进行了研究[17]。王志国为发展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农村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以实现农村冷链物流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18]。夏文汇等提出了第四方物流模式建立思路,可以有效地保障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工作机制,并实现创新性供应链物流企业无形价值链[19]。
综上研究,全球传统产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鲜农产品流通业、制造业、物流金融业等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受信息流、资金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影响尤其明显。
国内外基于创新理念的供应链研究已经较为丰富,聚焦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供应链物流协同效应的研究也积累了较多成果,但基于创新供应链视角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协同化运作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却不多见。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可将相关的创新性供应链模式与城市协同配送结合起来,以求能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
二、生鲜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
从近年城市生鲜品消费需求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来看,诸如鲜菜、牛羊猪肉、鲜蛋、水产品、鲜瓜果等人均消费需求稳定,如表1所示。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量稳定增长,2010—2015年全国人口数增加,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量虽微量下降,但需求总量是相对稳定的。这就充分表明,为了满足生活必需品的稳定需求和购买及时性要求,生鲜电商和线下冷链物流企业必须快速响应。
事实上,现实生活必需品需求容易导致生鲜电商和线下冷链物流企业工作脱节,究其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冷链物流技术与生产组织方式缺乏协同化。生鲜品冷链物流技术及其基础设施设备跟不上,包括生鲜品冷链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线上订单处理、线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等。另一方面,农产品“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矛盾日益突出。根源就是生鲜品市场保鲜度要求极高,销售季节性、及时性强,腐损率较高,价格竞争时令落差较大,冷链配送GPS、GIS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现象凸显,生鲜品冷链物流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等。
从创新性供应链的角度,为有效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着重围绕生鲜品云商、电商、店商等业务主体与供应链物流协同化运作领域展开研究,即建立创新性供应链生鲜品物流服务资源网,物流服务资源网的建立就是“云物流”的本质。所谓“云物流”概念的提出,实质上就是物流服务资源网络的云集。具体包括全社会生鲜品从种植到成品的绿色供给主体,以连片化朵朵云的方式注册登录到云物流服务平台,搭建生鲜品主体供给云,并实时发布供给信息。同理,各级供应链终端客户注册登录到云物流服务平台,搭建生鲜品终端需求云,并实时发布需求信息,做到准时、协同,确保供需平衡,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需求。
表1 2006—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主要农产品数量 kg
生鲜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网络结构是由多种业务和商业关系组成的社会消费网络。该网络可以实现实物形态的物理移动、市场中介和消费者需求三种基本功能,供应链网络结构包括有效性供应链、反应性供应链和创新性供应链。本文提出的创新性供应链就是主要面向供应链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功能,即借助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无人机配送的思想和方法,根据终端消费者的喜好或购买方式、购买行为、购买时尚的引导,进而调整生鲜品的内容与形式,创造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包括阿里、京东刚刚兴起的无人超市,即新零售模式)。生鲜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网络结构,见图2。
图2 生鲜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网络结构
三、基于数据价值的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集成配送模式
由于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工业4.0的基础就是挖掘数据价值,生鲜品电商及其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需要数据来驱动。包括供应链业务流程、商品流、物流、资金流和管理流程的有机融合将使市场需求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旨在驱动电商主体企业走向开放、创新的数据生态系统。从集成配送模式建立来看,数字经济时代,挖掘社会数据价值成为当前物流企业转型的经营战略,IT技术变革逐渐推动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传统物流转向智慧物流,推式需求(push)转向拉式需求(pull)。物流企业大数据正在加速产生,通过数字化变革供应链物流企业管理、实现信息流升级换代,管理模式变革,供应链业务模式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准时化配送日益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多元化、分散状、小批量的生鲜订单无疑加重了城市配送负担。为此,文章提出建立一种集成化配送模式,即:数字化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其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四、协同效应
(一)农业产业组织需求驱动协同
在创新性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现代农业、生鲜品产业组织的供应链运作是以城市消费者为主体的订单驱动方式(移动互联网下单、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进行的,生鲜品采购订单在城市消费者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该订单驱动生鲜品制造订单,生鲜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包括田间种植物)采购订单,原材料(包括田间种植物)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的订单驱动模式,促使该供应链系统准时响应城市消费者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效率。
为了提高创新性供应链组织管理效率,建立相应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组织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变单一农户单打独斗,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集中农户群需求,针对需求提高生鲜品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供应链业务环节的专业化、协同化运作和管理水平,建立规范化、一体化经营的平台企业和实力雄厚的农户组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物流+人工智能(AI)等技术和方法,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以下简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的有机融合。
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变革和有效需求驱动方式,鼓励建立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供应链协调系统。建立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为主体的核心企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组织。
(二)农产品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
结合生鲜品市场流通的特征,大力推动以生鲜品为主导的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应用创新性供应链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方法,大力提升流通企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包括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尤其强化农产品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包括生鲜品种养加技术培育与实践、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的协同。协同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性管理,具体指创新性决策、资源配置、管理与制度建设的协同化;另一方面是生鲜品电商冷链物流的实体性,具体指生鲜品新产品的研发、个性化加工以及移动互联网营销。农产品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包括供应链节点企业技术创新有关要素,遵循市场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运行,保障农产品生产组织系统、物流运行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决策系统的高度协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通过建立农业创新性供应链信息平台,旨在提高城市生鲜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协同化运作质量和水平,综合集成农产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大数据、供需关系、技术创新政策、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信息服务,提高生鲜品电商生产经营水平。具体包括产销协同、种养加协同、促进农产品生产方式向消费导向型转变,确保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
转变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协同生产方式。充分考虑生鲜品具有离散型、个性化、小批量生产加工的特点,包括农产品制造企业应用精益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完善从农产品培育研发、种植生产、加工制造到城市共同配送和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缩短生鲜品上市的时间和周期,降低运营成本。
(三)农产品创新供应链方案实施与政策环境的协同
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来看,为了生鲜品冷链物流的高效化、可视化、智能化和质量追溯化的全产业链实现,必须构建以冷链物流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全面实现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以及跨界交叉领域的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化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物流标准化运作、质量检验检测等协同服务,大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政策环境。鼓励民间社会资本设立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为农产品电商和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创新性供应链方案实施与政策环境的协同。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方案的实施必须与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协同化运作。首先,建议各级政府成立“三农”问题供应链专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指数、人口变化等不可控环境力量。其次,建立政策环境支持平台。支持建设农产品创新性供应链方案实施中涉及的“三农”行业指数、居民消费指数、食品安全、社会预警等信息服务,包括主体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食品和农产品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时往往无力顾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比如农药超标、食品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保鲜品包装不合格等,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都无从知晓。事实上,消费者期盼建立冷链农产品流通全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种植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查询。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
为了方便政府监管部门随时查看农产品城市物流和消费状况,借助物联网技术和手段,建立生鲜品冷链物流全程可视化追溯系统,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工作效率。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例如:安全、产销、供需,等等)的共享,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设备及标准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和生鲜品损耗。针对肉类、果蔬、水产品、中药材等食用农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等食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建立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从物流配送协同效应来看,在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中,加强业务流程的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以最低成本化的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提高供应链下游延伸远程诊断、仓储物流、售后服务、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供应链物流配送附加价值链。
五、结语
随着城市生鲜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协同技术的进步,一大批冷链物流企业依靠创新性供应链技术创新而成功。创新性供应链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理论前沿,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创新性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当前生鲜品电商和冷链物流企业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益提升的内在动力,冷链物流企业是确保物流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载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农产品产业组织发展方式和技术水平、协同化运作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而且对整个农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 LIDDELL S,BAILEY D V.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o the U.S.pork industry posed by traceability systems[J].International Food&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1,4(3):287-302.
[2] KANG Y S,JIN H,RYOU O,et al.A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optimal design of RFID sensor tag-based cold chain systems[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2,113(1):1-10.
[3] LEUKEL J,KIRN S,SCHLEGEL T.Supply chain as a service:A cloud perspective on supply chain systems[J].IEEE Systems Journal,2011,5(1):16-27.
[4] ABEDI M,FATHIM S,RAWAI NM.The impact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precas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Management,2013,2(A):13-16.
[5] JUCHIA K,CHEN MC.Developing an advanced multi-temperature joi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food cold chain[J].Food Control,2010,21(4):559-566.
[6] HSU CI,CHEN WT,WUWJ.Optimal delivery cycles for joint distribution of multi-temperature food[J].Food Control,2013,34(1):106-114.
[7] 洪江涛,王明月,黄沛.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3):93-99.
[8] 朱立龙,于涛,夏同水.创新驱动下三级供应链分销渠道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8):1986-1997.
[9] 宋华.新兴技术与“产业供应链+”“互联网+”下的智慧供应链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2):21-34.
[10]张素勤.农产品供应链“四流”的创新与整合——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新模式[J].商业时代,2016(5):145-147.
[11]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41.
[12]杨芳,戴恩勇,李金亮.基于 Multi-Agent的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协同优化[J].统计与决策,2016(18):178-181.
[13]夏文汇,蒋文娟,夏乾尹.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包装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包装工程,2017(11):214-217.
[14]陈耀庭,黄和亮.我国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2):10-19.
[15]金辉,王淑云,马雪丽.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3-28.
[16]王大海,赵吉,孙娜.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197-201.
[17]杨萌柯,周晓光.“互联网+”背景下快递末端协同配送模式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45-50.
[18]王志国.共同配送视阈下加快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7(1):55-59.
[19]夏文汇,彭瑶,褚巍亚.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及无形价值链创造[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