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间书屋为何成“网红”

2018-06-07金鑫

农民文摘 2018年1期
关键词:青浦区林家书屋

自从“薄荷香文苑”农家书屋落户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林家村,村民们发现村里逐渐热闹了起来。

很难想到,一家农家书屋竟然成了“网红”。2016年4月,林家村村民陈君芳与丈夫、中医博士张瑞杰携手打造了“薄荷香文苑”,并与村委会签约农家书屋委托管理。此后,短短一年时间,林家村农家书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周末会带着孩子回村到书屋坐坐,城里的读者也纷纷慕名前来。“大都是从微信朋友圈知道我们书屋的,人多的时候,一天下来,泡过的茶叶都可以做一个枕头了。”张瑞杰笑着告诉记者。

书屋藏书一万余册,是附近村民参加阅读活动的好去处。

无意间打造的最美书屋

“薄荷香文苑”被很多人称为“最美农家书屋”。300平方米大的书屋里不再是大多数农家书屋的“标配”:木制大书架整整占据了三面墙壁,木地板、蓝土布覆盖的长茶几、刻意未粉刷的天花板,处处透露出粗犷的美感。透过大窗,小院里满是农作物藤架和花草,猫咪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耳边传来风铃的脆响,半掩的院门外,不远处便是几百亩稻田。每到深秋,微风吹拂,稻浪阵阵。这里既有书香之美,又有农家生活之闲趣。

屋主陈君芳说当初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原本自己的家装修好也是要布置的,现在把它布置成一个书屋,有那么多书围着的感觉,心一下子就“踏实”了。细问之下,记者了解到,原来陈君芳此前在青浦镇上开有一家“薄荷香书店”,从开业起就没挣过钱,却一开就是8年。陈君芳笑言是丈夫的一句话燃起了自己的一份“虚荣心”。

“他说,如果你开书店开个20年,等于陪伴着一个孩子长大,想想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可是,尽管书店开在了好几个幼儿园、小学的周边,装修得像台湾诚品书店那么文艺范儿,也是当时青浦区最大的书店,却改变不了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现实。2013年,“薄荷香书店”停业,陈君芳和丈夫将剩余的书捐给了大别山里的学校,夫妻俩回到了林家村,过上了田园野趣的生活,陈君芳心里却总有一股空荡荡的感觉。

“很多朋友来村里看我们,都说太美了,想要住下来。我就想,以前没做完的‘书业’大概可以在这里延续下去。”陈君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丈夫和朋友,立即得到了一致的支持和响应。书屋还没装修完,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朋友便寄来了20万元的图书。现在,书屋藏书1万余册,订有报刊资料16种。

书屋成了乡村建设的根

不经意间,村民们发现村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城里的作家们会定期到书屋开例会,谈文学创作的感受,对美丽乡村写诗吟诵;大学里的教授会到书屋品茗话诗,甚至探讨新国际形势下城乡对流与大都市周边乡建的意义;大集团公司的领导会率团来书屋商讨农村医养康项目实现的可能性;书屋里还能常常欣赏到城里艺术家带来的古琴、相声、快板表演。

张瑞杰告诉记者,所有在书屋里举办的活动都是对村民开放的,通过耳濡目染,书屋释放出了“润物无声”的效应。“开在家里的书屋,村民闲时来串个门,喝杯茶,聊聊天,自有一份亲近感。而书屋里的活动,也开阔了村民的眼界,很多村民现在也逐步适应并乐于参与了。”

而事实上,书屋对张瑞杰夫妻俩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张瑞杰发现,乡村留不住年轻人,村中约有70%的房间都空着。但另一方面,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生活,又有其诗意的一面,对城市人群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在夫妻俩的盛邀下,油雕院的画家、田耘社的相声班子,纷纷在林家村住了下来。

“很多新的村民进来了,会带来新的生活态度,村民会跟着学,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更好些。乡村社会不是单纯充满乡土气息的存在,而应该是生态和文化并行不悖的地方。”张瑞杰说。“文化人来了,资金来了,村里农民生活就更好了。我是土生土长的林家村人,能给村里带来利益,就很高兴。”陈君芳说。

据了解,一个张瑞杰夫妻发起、以“最美农家书屋”为原点,将整个村庄打造成为文化休闲主题村的规划正在酝酿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根、有叶、有花,农家书屋无疑是根。我们希望,未来农家书屋在点缀美丽乡村的同时,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应。”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周思琴如是说。

猜你喜欢

青浦区林家书屋
篽箖·上野书屋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梦幻书屋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林家立设计作品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有趣的发现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