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桃农养成记 种桃也能赢大奖

2018-06-07文/孟

新农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家港桃林晚熟

文/孟 然

5月正是农忙时节,江苏张家港凤凰镇千桃汇家庭农场负责人何键几乎每天都要赶到桃园除草、松土、修剪、施有机肥……“汗滴桃下土”,何键黑黝黝的面庞、桃树皮样的手掌,便是见证。

今年42岁的何键是张家港凤凰镇杨家桥村村民,初中毕业后,何键在凤凰镇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10多年。后来,公司水电班解体,他才出来单干,经营起了商铺。

2008年,当地政府号召发展高效农业,何键是第一个响应的人。他毅然放弃了商铺经营,承包了50多亩地,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职业桃农。从工人改行当农民,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桃林需要养,头几年肯定是没有收益的。尽管何键一早就做好了应对挑战的准备,但挑战真正到来的时候,总是令人猝不及防。面对50多亩桃林,何键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苦心栽种的桃子遇到病虫灾害,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思来想去,何键下定决心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向老师傅学、向专家学。打那以后,桃树生长但凡有些不顺畅,他就去镇上的农服中心请教专家。久而久之,何键不仅对种植技术更加熟悉,更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市场研究、政策学习和技术引进。何键介绍说:“品种上从早熟到晚熟——早熟从6月20号开始,晚熟要到9月20号,每个批次都有。基本上形成了科学管理,大规模推广以后,我全部使用了机械化!劳动力成本下降,除虫、除草机械化完成。”

种桃很辛苦,每年7、8月水蜜桃成熟的时候,就是何键最忙碌的时候。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除了在地里干活,还得四处奔波,推销自家生产的桃子。

为了提升桃子的品质,何键先后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10多个新品种进行种植。几年来,通过他的刻苦钻研以及后期的科学管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2年开始何键年生产鲜桃80多吨,全年实现了种桃总收入近百万元。

2013年开始,由于市场以及政策的转变,为了减少桃子销售中出现的问题,他又成立了千桃汇家庭农场,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自己当了农场主不说,还帮助周边的散户桃农解决卖桃难问题。也是在这一年,何键第一次参加了该年度的凤凰水蜜桃“桃王”大赛,竟一举夺得“桃王”桂冠。之后,他又在南京农业大学和张家港市联合举办的果品品鉴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因为桃子种得好,何键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他注重科技创新、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桃农,在他的带领下,农业龙头带动作用日渐突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桃农致富带头人”。

(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供稿)

猜你喜欢

张家港桃林晚熟
晚熟的记忆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晚熟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
十里桃林平东路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桃林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