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村如何留住年轻人

2018-06-07魏延安

新农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山区年轻人农业

文/魏延安

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条件和能力允许的话,农村的年轻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向城市进发。然而,与上一辈农村人相比,他们到城里挣钱的意愿已经下降——因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产业上,农村挣的钱并不比城里少,农村消费却要比城里低得多,他们到城里去主要是体验那里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能进城的人并不一定都能在城里真正落户,新生代农民工最大的悲剧是,他们是城市化的农村人,在城乡之间无奈地徘徊,户口、就业、收入、住房、子女就学等等,完全可以让一个农村来的年轻人“望城兴叹”。于是,那些已经过了中年的城市农村人,将希望寄托在已经在城市生活和上学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可以在城市最终栖居,而更多的农村人依旧在难以属于他们的城市艰难地守望,有些年龄大的只好返回农村。

不过,也有例外。一些年轻人在城市闯荡之后又回到了农村,回到了他们曾经苦苦想着离开的家乡。常见的是成家立业之后,返回家乡就近的县城,女方一般就要在农村留守,或一起在县城或集镇打拼;或是家乡的经济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回到家乡既能照顾家里,也有不错的发展机会;还有的是厌倦了城市的生活,想回到农村过一下清静安逸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人携带着在外挣下的钱和闯荡的经验,回到家乡创业了,为改变祖祖辈辈的落后面貌在努力。

到底有多少农村的年轻人愿意重回农村,这与年龄有绝对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想返回家乡的不过5%~6%;但整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则表明,想在城市安家的不足40%,多数农民工根本没有想过城市会成为自己的家,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去的。

那么,山区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回来?从在山区的走访看,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人的发展机会,二是适宜的人居环境。

关于个人的发展机会。随着农业现代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此情况下,当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走向城镇时,我们不要问年轻人为什么要进城,而要问为什么农村留不住年轻人。但随着农村与城市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就业机会也在日益增多,像以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二三产业加速发展,让农村容纳劳动力的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互联网及电商的到来,让广大青年有了体面的用武之地。全国从事农村电商的人已经将近三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即使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过程迈进时,年轻人也在成为主角。

关于适宜的人居环境。在城里住久了的人,都忍不住时不时地往农村跑,便催生了今天乡村旅游的火爆。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人们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路径一般为:进城、在城市中心的公寓聚焦、在城郊建造自己的舒心家园、到乡村建设自己的别墅。尽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城市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水泥与钢铁的基本构造让人压抑、拥挤的环境让人感到局促、单调的生活让人觉得乏味。相对于农村社会来说,大量农民进城是一种必然。当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人从城里再回到农村。如果仔细比较,山区的田园风光要好于平原,那种有山有水的感觉肯定比平原更让人舒心。尽管有些人想一辈子走出山区并且不想再回来,有些想年龄大了再回来,但总不排除一些山里的年轻人提前厌倦了城里的生活,想回到农村,这是一般平原农村年轻人少见的现象。所以,一旦过去阻碍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信息等条件改善,山区的年轻人觉得山里并不比城里差,他们便回来了。

山区年轻人出现返回的现象启示着我们,城镇化的大趋势虽然不可逆转,但城乡之间的要素已经开始互相流动,特别是那些在城里打拼过,有了经验和技能还有一些资本,再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注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传统的农村现代化带来一系列改变。

明天谁来种地值得忧思,乡村振兴更是离不开人才,如何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专家谈论了很多,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来谈几点。

其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业,从事者不一定再是农民。因而,农业的从业主体,完全可以放宽视野。下岗职工到农村种地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大学生放弃城市工作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只要从事农业能有好的收益,干的人总是有的。

其二,让年轻人一直守在农村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从城市闯荡之后再回到农村是可能的,也更现实。目前的农村年轻人进城,与其说是进城打工挣钱,不如说是进城体验生活方式。许多年轻人进城后的收入还不如父母在农村的收入高,严重的,还需要父母从农村补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进城生活,某种程度上像年轻时没有经历过初恋一样让年轻人感到遗憾并苦心追求。然而,进城之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做出抉择,一部分会回到农村,安心从事农业。而那时,他们已经拥有从城市学到的新理念和经营管理经验,有的还有一定资本,必定会给农业带来新气象。

其三,《围城》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城市资本向农业转移的端倪初露。在这种状况下,既要防止城市资本对农村人口的新一轮剥夺,又要顺应时势,促进城市资本向农业的健康有序流动。伴随着城市资本向农村的流动,城市的人力资本也将相应向农村转移。同时,也将有一部分厌倦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城里人在农村享受田园风光和慢节奏生活,这也将给农村带来新的变化,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其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改善是农村人留在农村的必要条件。如果农村不能提供适合年轻人的、类似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则年轻人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渴求无法满足,他们也依然不能留在农村。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至少要形成一些像样的小城镇,这是年轻人从事农业必须考虑的外部条件。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农村人口必然减少的趋势无法阻挡,所以新农村的投资必须由广泛的“洒胡椒面”向适当的集中转移,以免因为部分村的消亡导致投资的浪费,应在农村集中投资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优良、公共服务齐备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其成为农村人口城镇化的第一接转站和留在农村年轻人的适宜生活地。

第五,即使年轻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也不会再像老一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更多从事的是现代种养业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传统的家庭后院养几头猪不会有了,但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却会有;继续辛苦地插秧耘田可能不会干,但收种机械化却会干;原来的只种地不会卖也会变,从“种什么”到“卖什么”一体考虑,而且可能没有种出来已经卖出去;传统的看天吃饭更多让位于根据市场运用网络来科学经营等。

总体来看,谁来种地值得忧思,但还不至于悲观,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是有限的,回到农村的年轻人也不必多,形势还是比人强。更何况,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年轻人自己会做出合理的选择,未来的农村一定不会少了年轻人的身影。

猜你喜欢

山区年轻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山区修梯田》
年轻人如何理财
山区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