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思考

2018-06-07

名师在线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理性法治

施 敏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在核心素养成为新的引领教学发展的背景之下,作为立德树人的首要学科,思想政治教学应当如何理解其核心素养的意义,应当如何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原本就面临着较大的应试压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与运用,难免受到应试的掣肘。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有多大的空间与可能,也是一线教师较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基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对核心素养及其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形成了若干认识,在此总结出来,以与同行切磋。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再解读

素养常被理解为个体的内在素养,其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形成。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指向品格与能力两个范畴,强调“必备”与“关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通常是从其要素方面来界定与理解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要素,分别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显然,认识与解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

笔者以为,政治认同素养是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唯一重要前提,只有具有了政治认同素养,才有可能形成另外三种素养,也就是说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建构、理解与应用的关键前提。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高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正确的政治认同,但由于受多元信息的影响,有极少数学生在政治认同上存在认识误区。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显然不能忽视这一现象,因而政治教学毫无疑问地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理性精神反映着当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理性是一切理性的基础与前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理性精神意味着对外界环境与信息的接受与判断,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是有一个主动判断、思考然后吸纳的过程。理性精神与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价值取向有直接关系,也是当今世界政治教学的主流认识。

法治意识是今天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思想政治学科强调法治素养的时候,201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提出,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并在其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显然,从党和国家最高层面进行的这一个字的修改,意味着今后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

公共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每一个公民高度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都需要高中学生成长之后的高质量参与。

显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研究者指出,政治认同决定了学生的成长方向,理性精神是另三者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公共参与的重要前提,而公共参与则是前三者的行为表现[2]。满足了四个要素,就可以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因为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成长目标的阐述。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并没有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途径作出描述。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不同的。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其培养途径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在历史比较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第二,在言传身教中培养理性精神素养。

理性意味着对事物的客观判断。高中学生是否具有理性精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与观点。笔者对日常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过观察,这个观察虽然范围不大,但基本上能够看出一点,那就是不少政治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情绪或冲动,而这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吸纳,甚至还会影响政治认同。笔者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自身保持理性,还会对学生偶尔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理性引导,以使学生的理性精神可以慢慢形成。

第三,在事例分析中培养法治意识素养。

客观地讲,目前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少成人在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还存在矛盾认识,更不要说学生的认识形成了。在教学中,法治意识的生成,更多的还需要学生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在“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于事例分析——从生活中交通事故的处理到家庭纠纷的处置,再到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法治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认识法的本质、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地位、基本含义、基本要求以及法治的前提与基础等。

第四,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的最佳培养途径在于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创设类似于选举、竞选之类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对学生将来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有着很好的意识培养作用[3]。这一点在教学中早有传统,此不赘述。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外显思考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体现为什么形态?笔者以为这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说核心素养是指向“终身”的,但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也应当期待学生能够有合乎国情的政治认同、科学的理性精神、严肃的法治意识与广泛的公共参与。这些体现在高中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应当是学生在生活中对国家的热爱与认同,而不是随某些公知的观点起舞,是遇事之后对事情的认真分析与理性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是对社会规则的尊重而不是无视或破坏,是对班级、学校事物要热心参与而不是冷眼旁观。

结 语

总体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需要结合其四个要素分别、具体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核心素养培养的道路上奠定厚重的基石。

[1]王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5-68.

[2]陈华洲,马梦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2):163-167.

[3]栾军.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3):45-46.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理性法治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