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
2018-06-06韩静
韩静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构成比以及相对危险度。结果: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后显示出7个证候,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发现,两组在阴虚证、实热证以及血瘀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证组合最高,占比为44.09%,以痰浊血淤证为基础占比为41.46%,合并阴虚证9例(52.94%)。单证中血瘀证、阴虚证、痰浊证对患者疾病的危险度分别为4.32、3.29、2.18。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基本证候为阴虚或气虚+痰浊或淤血,防治危险因素包括痰浊证、阴虚证以及血瘀证。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候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91-01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颈动脉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连接心、脑的重要通道,该部位表浅,重复性好,参数容易获得,可客观性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本文中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症候学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在未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测量2次以上,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有高血压病史且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患者血压≤140/90也诊断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颈总动脉内中膜>1.20mm,或者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腔某处彩色血流缺损。患者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6.9)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病程为(12.4±1.6)年,其中硬化组93例,非硬化组27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痛风、糖尿病、急性脑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本次药物有禁忌症、精神障碍以及自身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
1.2方法仪器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5-7MHz,静息状态下指导患者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纵切扫查胸锁乳突肌外缘,对患者颈动脉壁厚度、斑块大小以及形态等进行观察。病房医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后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中医辩证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来分析以上全部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λ2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证候分布比较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后显示出7个证候,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发现,两组在阴虚证、实热证以及血瘀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硬化组中医证候组合特点3证组合最高,占比为44.09%(41/93),然后依次是2证组合30.11%(28/93)、4证组合21.51%(20/93)、单证3.23%(3/93)以及5证组合1.06%(1/93)。3证组合中以痰浊血淤证为基础占比为41.46%(17/41),合并阴虚证9例(52.94%),合并气虚证4例(23.53%),合并气滞证3例(17.65%),合并实热证1例(5.88%)。4证组合为痰浊血淤证合并其他两个证候,5证组合为痰浊血淤证+气阴两虚证+阳虚。单证中血瘀证、阴虚证、痰浊证对患者疾病的危险度分别为4.32、3.29、2.18。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受到遗传、个体差异、环境以及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显示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后患者的证候分为7种,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发现,两组在阴虚证、实热证以及血瘀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证组合最高,占比为44.09%,以痰浊血淤证为基础占比为41.46%,合并阴虚证9例(52.94%)。单证中血瘀证、阴虚证、痰浊证对患者疾病的危险度分别为4.32、3.29、2.18。因此,临床上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采用中医辩证分型,着重对阴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患者进行诊断防治,对3证组合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诊治[2]。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基本证候为阴虚或气虚+痰浊或淤血,防治危险因素包括痰浊证、阴虚证以及血瘀证。
参考文献
[1]王颖捷,程宇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东南大學学报(医学版),2017,27(5):354-356.
[2]董梅,戴小华,顾健霞,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6,25(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