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渗透到实践:建筑学专业全过程民族特色创新教育探索

2018-06-06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辽宁大连116650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少数民族

李 丽(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116650)

全国有200余所高校开设建筑学专业,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张面孔[1]。大连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生源涵盖全部56个民族,少数民族生源占比超过半数,且呈逐年递增态势,在这种民族特色背景下,学校确立了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建筑学专业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建筑设计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当前,建筑行业正面临转型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既是行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国家支持发展的方向[2]。作为新兴的民族特色建筑学专业,如何在专业创新教育中体现民族特色,普及、传授少数民族建筑知识,弘扬、传承民族建筑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灿烂多样,少数民族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弥足珍贵。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在长期演变发展中,既记录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和观念意识,也体现了各民族的深层文化结构,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空间组织模式和建筑形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在建筑学专业创新教育中加强民族特色,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建筑文化的认识,了解少数民族建筑的历史以及艺术特色,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实践中体现地域文化、融合民族精神,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1 渗透式融入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基础

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培养体系参照中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民族建筑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尚有待构建。在现行课程体系中,少数民族建筑知识仅在“建筑概论”“中国建筑史”等课程中有所提及,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小,而且理论深度也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知识,加强对少数民族建筑的认识和了解。

建筑学专业在大一学年即开设专业基础课,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一、二)”“建筑美术”等课程,以介绍基本专业知识和训练基本表达能力为主,达到专业基础认知和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的目的。在民族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中,可以在这些基础课程中以渗透的形式传递少数民族建筑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建筑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民族建筑文化的认知。

“建筑概论”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入学伊始学习的课程,与“建筑设计基础”并行设置。这门课程总的来说,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踏入专业学习的门槛时,能了解建筑学科的主要涉及内容、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的发展动态,以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激励学生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作为民族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在这门课程中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建筑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加深少数民族学生自豪感,同时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探究精神。这门课程总课时为16学时,可以安排其中的2~4学时讲授少数民族建筑知识,内容纲要以综述少数民族文化、建筑特色为主,选取典型少数民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强调弘扬、传承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是保护少数民族特色之本。

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建筑实例抄绘课题是专业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的基础环节之一。在这一课题中,可以少数民族建筑为主题(2周,8学时),引导学生查阅民族建筑资料,遴选自己喜欢的民族建筑,并对其进行了解、研究,最后完成抄绘作业,如图1(图片来自建筑学112班陈悦、张晓雪)。

图1 民族建筑抄绘作业

这样,既可以达到抄绘表达的训练目的,又可以学习到少数民族建筑的风格特点等知识,理解少数民族建筑独特风格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加学习兴趣,达到训练目的。在初步的专业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以后,还可以在该课程中设计以少数民族为背景的综合性能力训练课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综合认知,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民族建筑设计问题。该课题可以作为设计基础课后期训练内容,学时建议为4周32学时。

2 专项性训练少数民族建筑设计能力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跨度为5个学期,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训练学生专业设计能力为主,是建筑学专业学习内容的重中之中。该课程一般每学期2个设计课题,以具体的设计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认识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在该课程设计课题中,以少数民族地区为背景的设计课题,就可以把少数民族环境融入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针对具体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聚落位置、文化习俗等特点,设计符合当地少数民族聚居习惯、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

例如,在大二年级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题中,引入侗族聚居区活动中心课题设计。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侗族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人口分布、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点以及建筑特色,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符合民族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的活动中心设计,其中包括符合需要的活动功能组织、内外空间布局,以及具有民族认同感的造型设计,从而在完成单项建筑设计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图2(图片来自建筑学15级乔春、傅也清)。

图2 侗族聚居区活动中心设计

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上,利用学校与贵州、海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定点帮困扶持优势,带领学生走入少数民族村落,开展少数民族建筑测绘实践、少数民族村落调研活动如图3(摄影:建筑学15级张盟、傅也清)。这样做,既传授学生田野调查相关知识,也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性认识,使其对如何解决创新性地解决特殊背景下的特殊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学习。

毕业设计环节是建筑学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设计课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2012级毕业设计中,在6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茶条村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民宿旅游改造设计。该课题结合具体地点以及具体问题,综合训练学生对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项目从调研、策划,到项目设计的综合专业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训练中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3 建筑学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测绘及调研实践

3 引领性推动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研究

除了在授课体系中增加少数民族建筑设计能力训练以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创新性训练等项目,引导学生展开少数民族建筑田野调查,开展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研究,提升少数民族建筑理论水平。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例。自2012年至2016年,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项目共计26项,参与学生人数120人次。其中具有少数民族建筑特色的项目为9项,占总项目数的34.6%,参与学生人数为34人次。以年度纵向比较,具有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特色的立项项目数呈逐年增加态势,见表1-2,反映出学院师生对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表1 2012-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及少数民族特色项目占比

表2 2012-2016年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

续表2 2012-2016年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

从上述立项结果看,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涉及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形态特色、建造技术、传承保护等各个方面。从结题成果看,目前项目成果多以研究报告为主,形成系统化论文的项目还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涉及少数民族特色的项目多为近一两年立项,研究时间尚短,不具备发表论文的研究周期;另一方面,也说明项目研究流于表面,有待于在深度、专业度、针对性等方面进一步努力,真正做到言之有物,严而有据,扎实地进行少数民族建筑研究。对此,在今后的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真正走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研究,从而在拓展研究能力的同时,为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4 结 语

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与文化是我国灿烂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民族高校背景,在专业教学中通过知识渗透融入、能力专项训练以及科研引领性推动等环节,构建民族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传授民族建筑理论知识,既符合我校培养目标要求,又具有民族高校的培养特色。尤其是当前国家发展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在教学全过程中基于民族生源特色,融入民族建筑特色,对民族特色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仲德昆.走向多元化与系统的中国当代建筑教育[J].时代建筑,2007(5):11-13.

[2] 国务院.“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EB/OL]. [2016-12-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5162950.htm.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设计少数民族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建筑设计的困惑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