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理好与老教师的关系
——写给初入职场的年轻朋友

2018-06-06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牢骚所长植树

○田丽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身边有一位老教师,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笔财富。希望年轻人懂得珍惜,与老教师好好相处。

怎样处理好与老教师的关系呢?

尊敬老教师

教育需要经验,经验来自实践。老教师是有实践经验的人,我们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要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研究所规模不大,人员老化,学历普遍不高。他成为单位学历最高的人,他有些不情愿。

周末,闲着无聊,他到单位后面的池塘去钓鱼。恰好正、副两位所长也在钓鱼。他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和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三个人开始安静地钓鱼。

过了一会儿,所长有些内急,要去厕所。厕所在池塘的对面,绕过去需要几分钟。只见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从水面上走了过去。博士看得目瞪口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池塘啊。

所长上完厕所,又从水面上飘了回来。

过一会儿,副所长也要去厕所,他站起来,也从水面上漂了过去。博士觉得更加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是传说中的武林?

这时,博士生也内急了。怎么办呢?绕过去?太没面子了;漂过去?根本不可能;问一问,不好意思。一番犹豫之后,他下定决心:我就不相信,两个本科生能过去,我就过不去。于是,他架好鱼竿,起身往水里走去,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掉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手忙脚乱地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跳水,他说:“我想去厕所……我看你们是从水上走过去的。”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通到对岸,原来木桩子是露出水面的,前几天下雨涨水,被淹没了。我们都知道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过去。你不知道,为什么不问一声呢?”

是啊,他为什么不问一声呢?还不是那份虚荣和骄傲在做怪吗?

年轻的朋友们,熟悉的地方也有你未领略到的风景。老教师就是教学这方天地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要觉得他们其貌不扬、观念陈旧、方法老套。很多时候,经验比智慧更为重要,身边人、平常话,也许最切合你的实际,最能够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尊重有经验的人,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才能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一句话:请尊敬老教师!

向老教师学习

经历本身就是经验。老教师工作的时间长,遇到的问题多,积累的经验也多,处理问题的办法也多,所以我们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一位老教师备课非常认真,而且出声音备课。有一次,我临时有事想和他调课,他断然拒绝说:“不行,我还没有组织好语言。”当时我很不理解,教了几十年了,教案写了无数遍,课本都该背下来了,居然说“还没有组织语言”,简直不可思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发现“组织语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有一次,我听一位年轻老师的汇报课。他很重视这节课,从衣着到情绪,从教案到板书,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案写得很规范,教学内容很丰满、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但是讲课并不顺利。讲解含糊其词,提问词不达意,很浅显的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很简单的一句话说得啰里啰嗦,很清晰的思路弄得云遮雾绕。学生晕头转向,答非所问,整节课疙疙瘩瘩,毫无顺畅之感,连听课的老师都为他着急,觉得可惜。为何如此?因为他上课之前没有精心组织语言!这节课使我充分认识到了“组织语言”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组织”课堂语言,我的课堂也因此精彩起来。

老教师值得我们学习的细节还有很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向老教师学习,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年轻人就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科学选择,合理取舍

我们提倡向老教师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全盘吸收,而要科学选择,合理取舍,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不能和老教师比从容。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述教师的工作状态,这个词语一定是“忙碌”。如果问学校里谁最忙碌,答案一定是年轻教师。因为没有经验,缺少方法,年轻教师经常会陷入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工作状态。此时,他们最希望自己能像老教师那样淡定从容,游刃有余。

其实,淡定是一种气度,从容是一种自信,游刃有余是一种掌控全局的能力。这些都可以学习,却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模仿,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比如,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老教师可能表现得很平静,甚至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淡淡地说一句“学生真不争气”,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如果年轻教师认为老教师都不在乎,我有什么好在乎的。于是自己也抱怨一番,“潇洒”走开,对学生成绩不闻不问不在乎,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老教师办法很多,可能在不动声色之中就把问题解决了。

从容是经验的积累,淡定是智慧的结晶,这是老教师独有的优势,是年轻人比不来也不能比的。那年轻教师该怎么做呢?经验不足精力足,方法不多投入多。只要端正态度,鼓足干劲,发挥自己的优势,该着急就着急,该请教就请教,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成绩。

2.不能和老教师比“牢骚”。

因为在学校工作时间长,对学校比较了解,有些老教师爱发牢骚。作为年轻教师,初来乍到,对人、对事、对学校的情况根本不了解,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发牢骚,是不应该也没必要的。牢骚太盛防肠断,没有人喜欢总发牢骚的人;发牢骚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表现,恰恰是肤浅幼稚的表现;而且当你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大堆意见的时候,这负面的情绪首先懈怠的是自己的斗志,销蚀的是自己的幸福感。

发牢骚的大都是自以为洞悉全局、真理在握的旁观者。其实,很多时候,旁观者未必清。因为你置身事外,根本不知道操作环节的困难。

我也曾经是个爱发牢骚的人。以前,我只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校管理也有很多“牢骚”。比如,学校规定班主任几点到教室,学校告诉班主任怎样开家长会、怎样写评语、怎样和学生谈心……我觉得这些纯属多余,这么简单的工作谁不会做呢。但是当我参与教育处工作之后,我才知道这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些人真的不能够自觉遵守规定,不能按时到自己的岗位;有些班主任的确不会开家长会,家长会不仅没有实现沟通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有些班主任确实不会写评语,短短的一个评语让学生自信全失。于是我也开始讲,而且反复地讲。

我一直认为教育工作是极具规律的,常规的工作很多,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可是很多部门的工作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朝令夕改,毫无章法。于是我们总发牢骚。但参与了教育处的工作之后,才知道很多“朝令夕改”是不得已的。早就计划好植树节搞一个植树活动,但天公不作美,倒春寒加连阴天,怎么办?延期,一延再延,于是植树节过去了。这还仅仅是天气问题,大家都能够理解,更多的时候有很多其他的不可抗力,比如上级禁止组织学生外出,联系好的树苗没有到位,指定的植树地点有其他人在植树……这一切都是没办法或者没有机会、没有必要向老师们仔细解释的。还有,城市里的孩子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挖坑种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功课;城市的家庭里没有农具,不可能为了一次植树勒令每人买一把铁锨,植树时工具不够,难免窝工。于是牢骚又来了,似乎换了谁来组织都比这个好,其实换了谁组织都是这个结果。

我举上面的例子,是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一事当前,请不要习惯于做批评家,而要做建设者。一个人有无水平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另外,还有一点想告诉年轻的朋友。发牢骚也是需要资本的。老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时间很长了,给学校做出了贡献,这就是他们的资本;更何况他们的牢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时是有价值的。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若想快速成长,就要向老教师学习,借助他们的教育智慧,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猜你喜欢

牢骚所长植树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所长无用
我不是高冷,我只是近视
没有一个女孩拒绝得了胖男孩!没有
植树鸟的来信
所长胆不小
我是牢骚“小神偷”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