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从2018年研考政治试题中寻觅高考时政热点备考方向
2018-06-06高保卫山东省青岛二中山东青岛266107
高保卫(山东省青岛二中,山东青岛 266107)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政的密切关联性,备考阶段的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历来为广大一线教师所特别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试结合2018年研究生考试(以下简称“研考”)政治试题的时政关注点和命题特点,简要谈谈对时政热点备考的启示。
一、两类试题命制具有明显的同质性
研考与高考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性考试,虽然在考核内容、具体要求上有明显不同,但由于政治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强烈地体现国家意志),两类试题的命制还是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从政治学科与时政的密切关联性上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命题的选材取向基本一致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国家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时政的范围是“2017年4月—2018年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新情景)”,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新理论)”。研考政治试题也严格依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研究生考试大纲,明确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第五项考核内容,“形势与政策”的范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年度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研考和高考政治试题都以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材料分析题)作为考核基本形式,其中大部分试题都以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现象作为考查背景或命题载体,注重时政热点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据初步统计,2018年研考政治卷共计38题,以时政为考核内容或背景的有17题,约占45%。2017年高考文综I卷中的15道政治试题,使用时政素材的有14题,约占93%;2017年高考文综III卷中的14道政治试题,利用时政素材的有10题,约占8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类试卷主观题的命制全部采用了时政素材。
2.考试的目标指向基本相同
高中思政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基本能力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次。
研究生政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研考和高考的命题都侧重于考查学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学科所学知识,结合特定时政背景材料分析、解释、探究和论证问题,一般都需要考生掌握比较、批判、综合、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
二、利用时政素材考核方式有所不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高中思政学科的基本原则,以学科理论为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切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使学生能够深切认识到人生道路、家庭幸福、未来追求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世界中的重大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是两类试题命制的共同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研考试题中选择题有关时政热点的考核,有一部分是直接以时政作为考核内容的,即题干与题肢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时政内容,如单选题第5题考核“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第6题考核“这一特有的民主形式是(协商民主)”等,这种考核方式有别于高考政治试题中的选择题。
在主观题命制上,两类试题都是以重大时政作为背景素材,但是在命题方式、考核要求(能力)等方面又有明显的不同,试列表分析如下。
试题时政素材比较分析2017年新课标Ⅲ卷第39题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过程与具体表现2018年研考试题第39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问题设置(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1)为何要引导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正面效应”?(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1)两题都以中国新时代外交作为背景材料,命题的立意指向在于引导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作为材料分析题,高考题更重视用于分析的“知识”,在设问中对“知识”有明确的限定,而研考题更注重“分析”,对运用什么“知识”并无明确要求
三、从研考试题中寻觅时政备考方向
应该看到,研考和高考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分析水平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学科教学与评价上,中学和大学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共性。表现在两类试卷中,虽然具体的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试题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命题的背景、方向、立意上是一致的,两类试题的命制都立足于“走进新时代”的大背景,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全面培养学生“四个自信”为价值取向。我们据此可以对2018年研考试题中所出现的时政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下一阶段高三的时政专题热点备考。
笔者以为,从高考时政备考角度来说,需要充分考虑三个问题,即“用什么考,如何考,为何这样考”。研考试题正是在这三个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政治敏锐性。政治教师对于时政的关注,应该成为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都会随时随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之中,让很多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茫,政治教师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那就是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始终以“十九大精神”作为时政新闻的取舍标准。2018年的研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一指导思想,如第3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7题“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22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第35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新修订的党章”,第39题“‘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主题仍然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方向。另外如“五大发展理念”“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宪法修改”“乡村振兴计划”等,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学科专业性。如何考,其实涉及了命题如何才能考核学生运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关注的前提下,也据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学科理论深入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这需要我们不仅应有的放矢地对时政素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裁剪,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如何与学科不同内容(模块)之间建构适切的关系。研考所涵盖的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五大板块除了“中国近代史纲要”,其余四个部分内容的考查都和相关时政内容深度结合。这对于备考阶段的时政专题复习有重要启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我们所选用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时政问题,可以从什么角度思考或命题,是需要与具体的学科、模块知识相匹配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热点为例,我们既可以运用《政治生活》模块第九课中“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分析,也可以依据《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七课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进行诠释,还可以从《文化生活》模块第七课中“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论证。
3.价值引领性。研考和高考政治试题,都“强烈地体现国家意志”,所以每道试题的命制,不仅有能力立意的考量,其深层次更有价值引领的指向。换言之,政治学科的试题蕴含了隐性的育人目标——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也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十九大精神,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2018年研考试题第39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第39题(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笔者以为蕴含着这样的价值指向——即“在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自豪,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考和高考,在某种意义上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很多时候常常像井底之蛙,只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看待复习课教学。其实,如果我们能从中跳出来,换一个视角去认识高三阶段的时政热点备考,也许能够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方法,找到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