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情感

2018-06-05黎平

湖南教育·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杂乱黄豆正方体

黎平

课堂上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坐端正,专心听讲,专注于知识目标的落实和思维的开发,而忽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导致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参与度不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笔者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设计了游戏《游动的鱼》。

师:首先我们来玩个抓鱼游戏,每条鱼的身上都带着一个数或者一个猜数问题,请抓住鱼的孩子大声地说出这个数。

课件出示:第一条鱼身上的数是89;第二条鱼身上的问题是“说说99的组成”;第三条鱼身上的问题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几?”。学生依次说出这些数。

师:刚刚大家都很棒,原来我们很早就和100以内的数交上了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数。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了,在抓鱼说数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打开思维———增强主动参与力

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教知识是否感兴趣,一方面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是否在思维上对学习有极大的投入。在课堂,我用两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1.数数与整理

课件首先呈现10个杂乱的小正方体,请学生估计。学生很快就估出来。

课件再次呈现100个杂乱的小正方体,学生发现,要数清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就需要整理。他们思维立刻被激发,提出了整理的方法。

课件第三次呈现1000个杂乱的小正方体,学生发出了“哇”的声音。面对越来越多的小正方體,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更加强化了。他们很自然地提炼出从10个10个地数过渡到100个100个地数的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数数,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提升。

2.培养数感

以牙签为例,感受1000的多少。学习方法:先数出100根捆成1捆,数出10捆,10个100是1000,感受1000根牙签有多少。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帮老师数出1000粒大米、1000颗黄豆。为什么同样是1000,大米只能装满一个试管,而黄豆却可以装满一个烧杯?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黄豆和大米的体积有大有小。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估、比、说,感受10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体验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学知识是否有用,教师需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功。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找规律填数。如,510、520、()、540、()。()、()、800、()、()。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1,这个数可能是几?

这组习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了前面的成功体验,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依旧很高。

总之,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又能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三小)

猜你喜欢

杂乱黄豆正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数黄豆
敲窗的鸟
智力魔方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谁和谁搭档
黄豆枕头
夏日发型
浊流中的一粒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