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在精准扶贫中的推进策略研究

2018-06-05谭新水金晓东郑思菁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精准扶贫

谭新水 金晓东 郑思菁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对志愿服务的明确要求下,全社会正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并在这一现实情况下积极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但经过调研发现其中存在众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的背景、利弊等结合威海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以期在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的推进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志愿服务;精准扶贫;威海模式

一、背景

(一)现实背景

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但仍有很多人处于贫困,且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贫困地区愈发得贫穷。至2015年,贫困人数超7000万,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区域分布广且贫困程度深。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33万个自然村不通水泥路,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二)思想背景

2013年11月,习近平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并加以阐释和完善。

精准扶贫即根据贫困户实际状况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强调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克服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贫困主体、志愿组织的共同努力,志愿服务具有针对性、具体性、个性化的特征,日渐成为各级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选择。

二、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的威海实践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威海积极探寻属于自己的精准扶贫发展模式。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威海市旅游局一方面筛选10个资源禀赋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愿望强烈的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借助“礼尚威海”互联网平台,集中展示和销售贫困村土特产品;设置便民站、积极组织志愿服务、设立扶贫志愿基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志愿扶贫”的精准扶贫特色道路,帮助贫困户脱贫。在校大学生、公益组织等都积极参与,“周末志愿行”、“金晖助老”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三、存在问题

威海的扶贫模式是开发式、“造血式”、志愿辅助式扶贫,整合贫困村优势资源,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功能,通过志愿服务的爱心帮扶,将社会力量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让贫困村摘掉穷帽,脱贫致富。然而,在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

(一)贫困主体素质不高,脱贫积极性差

经济的贫穷导致精神、文化的贫穷,而精神、文化的贫穷也使得物质贫穷的状况加剧。首先,大部分贫困主体在粗放、漫灌、松散扶贫的影响下,已经形成有问题等政府解决、脱贫靠政府拨款、伸手向政府要救济的依赖性思维,其目的是得到政策支持、资金补助且福利受损感、社会不公平感十分强烈,对于志愿者的排斥心理十分明显,对志愿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其次,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也使得贫困主体难以接受再教育、不能把握发展机遇且对互联网的使用造成巨大挑战,技术扶贫相关的志愿服务少之又少。

(二)精准识别难度较大,志愿服务渗透较难

贫困人口的识别、统计难度大,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扶贫工作不能仅靠政府单打独斗;群众投票评选贫困户的识别方法的主观性较强,甚至可能出现利益驱使的操纵现象,侵害贫困主体的利益,且志愿服务参与识别的难度较大、不具合法性。在文登市葛家镇西谭家口村,经询问发现,大部分村民认为志愿者不具有统计自己家庭情况的资格并且害怕个人信息得到泄露;

(三)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独立性,服务流于形式且缺乏特色项目。

志愿组织根据政府的要求工作,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开展项目无法实现其真正价值,更不能达到志愿扶贫的真正目的。志愿扶贫工作需要根据贫困人员的需求解决贫困问题。大部分志愿服务是治标不治本,持续性、连贯性差,没有根据地区情况建立完整服务机制。

(四)志愿者自身积极性较差

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较差等对于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开展造成了极大干扰,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志愿者的扶贫技能不足,志愿者团队不够专业且志愿者安全没有基本保障,这都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强内在动力:加强教育志愿扶贫

很多贫困主体抱着“我贫困我光荣”的想法,为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谎报、瞒报。志愿服务应加强贫困村的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根除不当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壁垒,促进精准识别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通过志愿服务促进贫困主体再教育、互联网讲堂等方式,提高贫困主体基本素质,使之具备脱贫的基本技能。志愿者可以对贫困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当志愿老师,组织学习讨论、举办专业讲座等,开拓贫困人员的视野。可以借鉴重庆的“金佛山小课堂”。志愿者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帮助贫困户查阅资料,指导作物种植,同时也可以传授互联网技术,提高贫困主题自身能力。

(二)坚持关键路径:金融扶贫同步跟进

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基础设施的落后、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贫困主体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脱贫基础不稳,返贫几率大大增加。发挥志愿服務优势、提高各类资源力量,促进村、镇、县、省四级志愿者的联动,提供各类咨询、医疗服务等,促进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强化帮扶措施,促进收入多样性。

(三)进行志愿组织再定位

志愿组织是民主社会发展的产物,需要独立服务社会。政府要重新定位志愿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精准扶贫的作用,更好的帮助政府服务社会。

(四)强化志愿激励保障措施

志愿者追求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使命激励能激发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也能促进有效激励。

五、结语

威海模式并非独一无二,但确实适应威海实际发展状况。对我国政府来说,制定、完善和落实扶贫政策;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渠道,提供志愿服务物质保障;注重贫困主体和志愿者的素质提高、积极性挖掘以及权益保护刻不容缓。只有内外协调、上下一致的志愿服务精准扶贫机制,才能走完扶贫事业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精准扶贫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