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6-05邓洪涛
邓洪涛
摘要:大多老师教学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老式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本不把语文课上的朗读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导致语文课上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本文就语文课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课;朗读教学;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在朗读一篇课文时对文章大意就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通过老师的强调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素养,同时还积累了一些好的词语和好的句子,对孩子们以后的写作文有很大的好处,而以往的传统的语文课上不注意对孩子们有效朗读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语文课的效果能不低吗?鉴于此,我们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适当的改变教学手段,来适应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语文课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朗读教学的目的与现状
在语文课上,我们让学生朗读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大意、让孩子们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要求孩子们在课文朗读中,注意精读,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语文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在以往的传统的语文课朗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a.在朗读过程中,孩子们作为朗读的主体,他(她)们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缺少针对性,孩子们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在老师的指挥棒下本身的情感不能迸发出来,孩子们的智力就得不到相应的培养。b.在语文课上孩子们阅读文章时,一些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张嘴读书不动脑的坏习惯,这样难以领悟朗读带给他(她)们的快乐,时间长了就会对语文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绝对不会高。
二、语文课上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通过生生互动来提高
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是提高语文课朗读有效性的一个好方法,现在的小学生的年纪小,大多数孩子不懂得主动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课文时往往会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没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孩子们才能主动的去朗读、主动的去理解课文的大意、主动的积累一些喜欢的词句,为此,教师要改进满堂灌式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采取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策略,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确定一个网格组长,组织网格小组中的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而且这种游戏式的学习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并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成绩好的学生会带着成绩差的学生一起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举个例子,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的时候,教我让学生在在网格组内生生互动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个孩子表演愚公,一个孩子表演智叟,一个孩子读旁白。通过这样角色的变换,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快乐的朗读中,大大提高了语文课上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可以在班级里选择几组表现好的,让他(她)们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去学习。
(二)通过不同文本的训练来提高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课文有很多种文本,包括叙事类、诗歌类、说明类、童话寓言类等文本,不同文本有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带上感情色彩,知道什么类型的文本应该进行怎样的朗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根本不把朗读训练作为重点,只偏重于如何分析课文,而教学目标中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如果不去有感情地朗读,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是不会知道如何去读的,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示范,或者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朗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获取朗读技巧,尤其是诗歌类文本,要极富感情色彩的进行朗读,要把文字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不是毫无感情地念出来。在这里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实例,在学习《望洞庭》这首诗的时候,我用充满诗意的语气去读这首诗,把洞庭湖山水湖光之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学会变通,遇到体裁文本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语气,使语文朗读课堂变得有意义。
(三)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来提高
我们在上每一节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都要让孩子们知道文章讲的大致内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松懈,上课时,孩子们读文的时间不够,在学生完全不知道课文讲的什么意思的情况下,被老师叫起来朗读课文,朗读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而且可能会出现不认识字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以便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阅读的时候才能选择合适的语气去朗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举个例子,在学《山洪般的掌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初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具体内容,最后,我和孩子们共同对此文进行情感的总结和梳理,并引导学生带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进行朗读,读出作者的心声,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情感脉络、了解了大致内容。用心去读课文,同时有助于理解文章,对阅读理解也会有很好的帮助,语文课上的朗读有效性就得到提高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通過生生互动,通过不同文本的训练,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语文课上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