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清瓷器样式在洛可可艺术中的体现

2018-06-05邢泽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洛可可瓷器法国

摘要:明清时期瓷器在欧洲的传播,影响了洛可可艺术图式的表现方式。在洛可可艺术作品中总能发现中国瓷器的影子。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感染欧洲大陆。

关键词:瓷器样式;洛可可

明清瓷器远销欧洲

瓷器文化传播以海上丝绸之路运输为主。瓷器较重且不会透水更适合海运。在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航海能力的提高下,海运的货运量更大,到达的国家更多,尤其对于瓷器这些易碎品,海上运输能够大大减少它的损坏率。

瓷器出口通常有两条航运路线,分东西两线。东线从福建南部海岸出发,经过台湾菲律宾后到达印度尼西亚。这条运输线除了景德镇陶瓷外,还有大量的福建陶瓷。另一个以广州为起点沿海岛屿横跨马六甲海峡,到印尼爪哇岛。这是西线,运输瓷器主要是景德镇和广东,尤其是汕头沿线的窑口。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下半叶,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主宰了中国瓷器出口到欧洲。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以及英国的利物浦都成为中国的瓷器贸易中心。

同时在明朝政府对国外赠与、以及各个国家特使们来到中国交换瓷器、民间海外贸易运输出口的蓬勃发展下。景德镇于1693年重新开窑,清政府采取了有利于贸易的政策,再次以大量出口瓷器为宗旨。外国公司的订购和转售使中国瓷器遍布全球,特别是在欧洲。

中国蓬勃发展的五彩瓷器是明代釉中成熟的瓷器。以红、绿、黄、蓝、紫色为主色,尤其是厚重华丽的红色看起来温暖而清晰,凸显东方色彩的美感,给海外市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瓷器文化影响法国装饰

1609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拍卖了大量中国瓷器,名流齐聚一堂引起轰动。法国皇帝亨利和国王詹姆斯也参加了竞标。欧洲一些王公贵族在住宅中普遍设立了瓷器室,陈列中国瓷器。法国路易十四的嫡孙房间里充满了中国瓷器,尤其是摆设最多的青花瓷器。

中国瓷器最初被法国人视为一件奇妙的物体。在16世纪,法国作家珀西瓦尔在他的著作中写道:“瓷器是用蛋壳和碎贝壳制成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如果把毒药放在里面,他会炸成碎片。”“到18世纪,进入欧洲市场的瓷器数量激增,由于大量瓷器流入欧洲,导致瓷器迅速进入欧洲厨房,统治欧洲餐桌”......也有资料统计,在16-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销售的数量接近300万件。瓷器品种逐渐从糖器皿,奶油罐,花瓶,水壶,黄油盘,水果篮,剃须盒,瓷盘等逐渐扩大。中国瓷器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渐取代欧洲人日常生活中的银器,木器,陶器,酒具和咖啡具,这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热爱很快发展成为痴迷的程度,这种迷恋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是上流社会审美趣味的产物。绘画中奢丽柔美的表现手法,尤其在女性服饰方面突显生理特征的感性美和天然材料的本色美。凭借“洛可可夫人”的美誉蓬巴杜用她的喜爱使华丽繁琐的洛可可艺术取代了巴洛克艺术,成为法国社会甚至整个欧洲社会的主流兴趣。法国设计大量模仿中国风格,表现在挂毯图案,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装饰和绘画表演等艺术产品。

对于那些痴迷中国文化的法国人来说,瓷器的情调如水中花,镜中月朦胧幻影般呈现了他们想要却达不到的梦幻世界。闪耀温和的釉面意蕴,圆润柔和的装饰造型,庄重大方的魅力以及内在美的呈现。这些瓷器继承了灿烂如晚霞的钧瓷,莹润如脂的汝瓷,玲珑如玉的青瓷,葱翠欲滴的龙泉瓷等优秀品质使中国瓷器所反映的美与法国追求的生活相吻合。

洛可可艺术形成内在原因是法国本身的需要,中国瓷器承载的文化适应了其社会改革的历史需求。外部原因是东方文化的向往,18世纪初远洋商人将中国手工艺品运往法国。东方艺术蕴涵华丽的自然曲线美,让墨守成规的法国人为中国瓷器疯狂。洛可可艺术散播于整个法国,是对中国文化狂热的体现。可见,洛可可艺术与中国陶瓷文化密切相关。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位文化艺术爱好者,热衷于收藏。在凡尔赛宫宫殿中都灵阿诺的建设中借鉴琉璃宝塔的手法,铺上釉面陶瓷砖,又称阿诺瓷宫殿。殿内以陈列路易十四收藏青花瓷集合而闻名于世,陈列着高达一米的康熙五彩花斛,如此大件的瓷器,在当时内销瓷中很少生产,可见是为适应欧洲人的审美情趣而专门烧制。

在中国陶瓷的影响下,法国开始流行华丽精致的洛可可艺术风格。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体现精致、细腻,喜欢使用C形,S形或漩涡曲线,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这符合中國艺术提倡的独特,简约,宽广相一致,并以中国瓷器纤细轻淡色调为典型原质。

蓬巴杜夫人肖像是一幅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绘画作品,她穿着一件带有复杂的凹凸图案花裙装和一件柔软又轻薄的倒三角形紧身胸衣。这与当时流行宫廷的平褶截然不同,一层又一层的细碎褶边的袖口以及极尽繁复重叠的蕾丝花边,都令人顿时眼前一亮。蓬巴杜夫人喜爱中国图案样式。她在借鉴中国瓷器图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装饰纹样“蓬巴杜纹饰”。把瓷器中的装饰图案发挥到了极致,正如乾隆时期“百花不露”般奢华惊艳。洛可可风格在各个领域迅速繁衍,波及餐桌礼仪、室内装饰、家具设计、建筑装潢等方面。洛可可绘画艺术使绘画完全脱离宗教主题,17世纪,源自宗教和历史主题的大型绘画被小样式冷漠地取代;昔日圣徒的殉道场景也被舒适和奢华所取代。随着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理性思考的发展,人们更关注个人的品味和感受,这也是洛可可艺术所推动的。

作者简介:邢泽萍(1991)女,籍贯:山西太原,最高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笔花鸟。

猜你喜欢

洛可可瓷器法国
《绝代艳后》洛可可风格服饰设计研究
莫奈《睡莲》[法国]
中国的名牌瓷器
17世纪 洛可可艺术风格 繁复与浪漫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高傲的瓷器
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