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方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2018-06-05王铁成黄晶
王铁成 黄晶
摘 要 陕西地方史资源极其丰富,为开展《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将地方史资源通过专题讲解、案例分析、研究教学、社会考察等途径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之中,以达到改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实效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史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课程,通过向学生讲授中国自1840年以来一百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使大学生懂得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达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目的。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教学之中,能够很好的改善教学效果。笔者以陕西地方史资源为例,探讨融地方史资源于《纲要》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融入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必然性
目前《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不生动、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较熟悉因而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教学之中,有益于改善这种现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方史资源的育人作用,1994年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强调:各类学校应“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和职工轮训教材、学校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课堂教学中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地方史教育的重视、将地方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在《纲要》教学中融入地方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党和国家这一教育方针。
(2)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纲要》的课程的兴趣。《纲要》课程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经历了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基本知识点和重大理论问题。因此,大学生很难对中学历史重复率高的《纲要》课程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纲要》课程教学效果很难改善,而地方史资源则截然不同,大学生对其是一知半解,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知有所知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因此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史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是有益的。
(3)有利于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纲要》课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在《纲要》课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地方史资源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纲要》的理论教学中,将地方史资源以穿插讲解、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为载体融入进来,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必然较大的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纲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样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方史资源为对象进行社会调查、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同样对提升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2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所遵循的原则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资源丰富,因此有“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之说,《纲要》课程涉及的是1840年以来的历史进程,同样在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延安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为将 陕西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可以融入到《纲要》教学的陕西地方史资源有以下四类:
(1)重要历史名人。陕西近代历史名人资源丰富,既有祖籍为陕西的历史名人,也有重要历史人物在陕西留下的历史足迹。在祖籍为陕西的名人方面,陕西近代历史上有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的王鼎、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的刘光蒉、爱国英雄杨虎城、陕北红军创建者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救时宰相“阎敬铭、旬邑暴动领导人王授金、近现代政治家于右任、提出”精兵简政“议案的李鼎铭、水利学家李仪祉、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以及张灵甫、胡链、廖耀湘、杜聿明等。历史重要人物與陕西方面则有张学良、冯玉祥、蒋介石,在延安革命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
(2)重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留下陕西印记,如旧民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兴办洋务,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陕西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陕西护法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在陕西的统治、杨虎城、李虎臣二虎守西安、早期陕西的工农运动,西安事变、陕西农民协会、延安革命根据地、花园口事件,陕西人民的抗战运动,陕西各地的解放等;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大跃进时期的河陕西,改革开放以来的陕西发展等。
(3)红色旅游基地,陕西历史上的名人和重大事件为陕西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各地建设了一些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和重大事件的纪念馆,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枣园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吴起镇革命旧址、、瓦窑堡革命旧址、汉中市川陕革命纪念馆、旬邑马栏革命旧址、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凤县两当起义纪念地、眉县扶眉战役纪念馆、安康市牛蹄岭战役遗址、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等。
(4)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资源,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建设成了一些体现社会主义城市新区,如西咸新区、西安高陵新区,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如榆林市府谷县淡寨村、榆林市府谷县高庄则村、西安市灞桥区穆将王村、西安市高陵区电子王村等;体现陕西人民光辉业绩的安康二龙山水库等,以上这些陕西地方史资源都可以融入到大纲教学之中,成为补充《纲要》课程教学的有益素材。
3将地方使资源融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途径
将陕西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教学之中。只可以结合教材,教学体系,将地方史资源通过以下途径内容,融入到自身教学体系中:
(1)穿插讲解。穿插讲解指的是结合教材教学体系,将陕西地方史资源穿插进来,作为课程教材的有益补充。比如在讲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的时候,可以将外国宗教进入陕西的大致情况进行穿插;再讲第二章”洋务运动的兴衰“这一内容时,可以将陕西兴办洋务的内容进行穿插;讲第三章”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将陕西同盟会员在西安起义情况进行穿插;讲第四章”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时候,可以将陕西早期党组织和其革命运动进行穿插;讲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时候,可以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内容进行穿插;将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将西安事变、陕西人民的抗日活动进行穿插;讲第七章”中国人民的历史是历史性选择“的时候,可以将陕西各地的解放进行穿插;讲第八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候,可以将陕西”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工业项目进行穿插;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时,可以将陕西的大跃进进行穿插;讲第十章”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时,将陕西当代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穿插。通过这些地方史资源的穿插,有效的更新《纲要》的教学内容。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指《纲要》课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加深理解的内容,以地方史资源为案例素材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学生对这一问题理解的方法。如在将第一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这一问题时,学生较难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以及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内容进行简略阐述,其次通过ppt,展现以下文字材料,“材料一: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国内罂粟种植之风日盛,全国各省几乎都有种植,陕西也成为罂粟主要产地,“陕西、甘肃、山西的鸦片产量占全国土产烟的五分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陕西省种植鸦片”五十三万一千九百九十余亩“,关中地区以陇县、宝鸡、凤翔、周至、眉县、武功、乾县、咸阳、西安、临潼、渭南、华县、大荔等县为最,大片良田改种鸦片。花开始时节,田野上下一片烂漫。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其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农村,列强以在中国本土投资设厂的方式大量建立诸如棉纺织厂、卷烟厂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工厂,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攫取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地区的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张。在种植业方面,棉花成为陕西最重要的输出品。据记载:南郑县“棉花在民国前……为境内出口货大宗”;径阳县“地虽出棉,多贩于外”;蒲城“客商贩运达于远方者,厥惬兴市镇之棉、纸、鞭炮为土货一大宗”。在烟叶种植方面,鸦片战争后,陕西种植鸦片的州县达 38 个以上,面积覆盖全省。关中地区:长安县、咸宁县、兴平县、鄠县、三原县、醴泉县、宁陕厅、华州、华阴县、蒲城、凤翔县、岐山县、宝鸡县、扶风、郿县、麟游县、汧阳县、陇州、武功县、淳化县。陕南地区:南郑县、褒城县、城固县、西乡县、凤县、宁羌州、定远厅、平利县、石泉县、商州、镇安县、雒南县、山阳县、商南县。陕北地区 :靖边县、洛川县、绥德州、米脂县。鸦片种植挤占良田,导致传统作物种植面积不同程度的有所缩小。材料三:鸦片战争后,洋棉籽种逐渐传入陕西并开始代替土棉成为陕西主要棉种。鄂县“至宣统年间,洋棉遂普及而乡棉日少”;南郑县“洋棉种输入,种者日多,全境种植地五分之三”。同时,洋纱洋布的大量输入,压制了陕西土棉市场。当时手工纺织产品“纱粗布劣,不能与洋纱洋布相领顽”,宣统二年,汉中经汉水运入的洋布120捆,洋纱100捆,合计总值达19000两。洋纱洋布的盛行不仅影响了陕棉在本省的销售,而且排挤了陕棉已有的外省市场。再次,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一材料进行分析,并加以阐述,最后教师总结指出近代陕西农村经济的转型体现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方式,而结果是导致陕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和人民的贫困.通过案例分析,既向学生传播了陕西地方史、又达到了授课目的,提升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研究教学。研究教学是只有教师设置主题,有学生或个人或分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的研究工作,然后在课堂进行交流,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融地方史资源与《纲要》课研究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命题。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如《家乡近代史上的历史名人调查》、《家乡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其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即学生通过查资料、访谈等途径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再次,教师批改调查报告,并挑选好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对研究教学全过程进行点评。通过研究教学的开展,最大可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组织学习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效果明显。
(4)社会考察。社会考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或信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社会考察是学生最直观的了解近代历史的一种途径,通过亲临其境,目睹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旧照片、遗物、遗迹、成就展等,达到提升其思想境界和认识的目的。由于社会考察经费和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省内资源无疑是社会考察的最佳选择。进行社会考察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教师做好设计,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部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并向其他学生进行宣讲;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有教师介绍相关社会考察的目的地,建议学生自主进行参观。
4将地方是资源融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到《纲要》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注意一些问题,处理好這些问题,才能实现地方史资源与《纲要》的最佳结合,实现育人效果。
(1)切忌内容的合理搭配。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融入地方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材体系的内容,因此以教材为主、地方史资源为辅的关系不能改变,这就需要《纲要》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授课内容进行认真构思,哪里需要地方史资源、融入的地方史资源的多寡,融入地方史资源的方式和目的,都要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只有做到这些才符合《纲要》课程教学的需要否则地方史资源喧宾夺主,就脱离了《纲要》课程的实质了。
(2)把握选材的政治导向。导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特征,因此坚持教学的导向性是《纲要》课在教学中应该首先突出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始终牢牢把握中国现代史的主题、主线,始终以突出“四个选择”为宗旨,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地方史资源的时候,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坚持主旋律,坚持大是大非,切记背离正确的导向。
(3)加强教师掌握地方史资源的能力。要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课程教学之中,还需要教师具备掌握地方史资源的能力。因此《纲要》任课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地方史著作、学术论文等材料和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自身驾驭地方史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地方史资源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实现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良性互动。
总之,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纲要》课程的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对地方史资源的挖掘,融入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驾驭地方史资源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将地方史资源和《纲要》课程进行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2] 杨虎城,邵力子.续陕西通志稿(卷三五)[M].1934.
[3] 朱林枫.续修南郑县志[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4] 宋伯鲁.续修映西通志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