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认证背景下吸引优秀生源的思考与对策

2018-06-05杨小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程认证自动化

杨小柳

摘 要 工程人才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保证工程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行业要求和专业特点,吸引到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优秀生源是专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当前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专业吸引优秀生源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为工程专业在优秀生源的吸引上提供一定的借鑒。

关键词 工程认证 优秀生源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人才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是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工程人才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的主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在高等院校中占比最大的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互相支撑,正面临着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服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人才的问题。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最新潮流显示:工程人才培养与业态转型方向和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日趋复杂的工程实景将更紧密地嵌入到工程教育过程中。现阶段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教育部先后开展了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培养、大学生创新计划、“2011计划”等相关项目。自2005 年以来,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2013年6月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准会员国,2016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又一致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知识、能力、思想和境界四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工业界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相契合,在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实际需求适应性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2吸引优秀生源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目前有近90%的高校开设工科专业,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实施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由于生源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工程教育工作的起点,影响着工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有效支撑毕业目标达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一条就规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历来是专业争取的重点,如何吸引优秀生源, 是许多学科和专业始终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和高校录取率的不断攀升,许多省份都迎来了“生源危机”。作为高校实现差异化办学、特色办学的着力点,专业首当其冲将受到生源危机的冲击。生源危机对工程教育的发展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处理得当,则会促进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专业的办学特色;反之,可能会造成专业教育质量下降,生源不足,甚至专业被撤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能否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源政策,吸引高质、高量的生源,对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自动化专业优秀生的内涵

3.1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信息产业,自动化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更替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方向。传统意义的自动化着眼于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自动化是更多涉及管理、服务与决策的综合自动化。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虽然中国正在极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上占领主要地位的依然是国外品牌。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薄弱以及高素质人才不够等因素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

3.2自动化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以往简单粗暴的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随着机器人自动化的广泛使用,对于具有产品集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工程服务能力的自动化技术的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但我国自动化类的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人才评价尚未完全融入国际评价体系,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存在着机制、观念和环境等方面的障碍,成为创新发展的掣肘。

3.3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我国自动化专业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应用领域宽泛、技术层次多样的一个专业,其培养模式始终围绕国家建设和人才需求的变革而变革。培养模式由最开始的教学型向研究主导型、工程技术型等多种类型演变,由严格的专业与行业对口型逐渐向宽口径、跨行业的规格转变,从单一的应用型向研究与应用复合型、应用复合型、应用技术型转变。培养模式的变迁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向自动化迈进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

3.4自动化学科特征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学科,自动化专业涉及的领域和基础广、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物理学、数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和信息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航空和航天工程学、化工学和运筹学等技术学科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和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控制对象的类型越来越多、从机器、设备、系统、过程乃至生物、经济、人口等,其规模也越来越大,特性也越来越复杂。

从学科发展历史看,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时代性——自动化已由单纯的控制发展到管控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成为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数理属性——应用数学的大量采用,形成了系统的控制数学。从一般的物理系统到复杂系统、自动化学科的理论突破背后都有数学的重要成果支撑。

(3)系统性——自动化学科总是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和实现各种控制目标。“系统”不仅重视其组成,更强调系统的模型和性能,因而建模与优化是自动化学科最关心的主题之一。

(4)实践性——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的重大需求紧密联系。脱离了社会重大需求,自动化学科就不可能有重大的发展。

(5) 普适性——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的通用科学与技术,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

(6) 交叉性——自动化学科作为“系统”、“集成”学科,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电气技术、数学及自动化对象的相关领域的知识,需要与多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

自动化学科发展的上述特征,为自动化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和价值判断提供了主要依据,也对生源质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4对优秀生源的要求

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社会需要的是高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所迫切需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为基础的。因此优秀生源不能简单地用智力发展或认知结构等标准来评价,对优秀的定义也不单指考生的成绩优良, 而是指考生知识、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优秀。

综合自动化行业发展需求以及自动化的学科特征,对优秀生源提出以下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4.1知识要求

由于自动化专业所需知识面较广,涉及计算机科学、电气技术、数学及自动化甚至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优秀的考生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

4.2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制、诚信和团队意识等。

(2)人文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素养、時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等。

(3)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包括基本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真务实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方法论;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系统综合分析素质,实验调试分析素质,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等。

(4)身心素质。包括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3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的能力,包括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及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2)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

(3)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实验能力、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等。

(4)表达能力,包括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文字表达、沟通和讨论的能力等。

5现有问题分析及对策

5.1优秀生源的影响因素

5.1.1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高校综合实力是影响专业生源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如师资水平、办学设施、学科水平、校风与学风,地理位置等方面。在办学条件相当的同类高校中,优秀考生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省份,在选择城市时,地处省城的高校更受学生欢迎。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文化氛围浓、交通便捷、信息获取渠道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相对多,可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接触社会、新事物的机会。因此,从全国大学生的数量分布来看,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往往更受学生欢迎;类似地,在选择就读城市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相较国内其他二、三线城市,更受优质生源青睐。

5.1.2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着力点,其综合实力是影响专业生源的首要因素,决定了专业学生高等教育的质量。它主要涉及专业的师资数量与结构、教师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产出、学科排名,软硬件平台资源等方面。如何依据专业排行榜的各项评价指标,制定针对性的招生政策,突出专业自身优势,是吸引高质量生源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5.2存在问题

5.2.1专业缺乏吸引优秀生源的机制

由于我国高校招生的方式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生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高校的地位和排名,专业本身缺乏吸引优秀生源的措施和制度。

5.2.2“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存在弊端

目前国内工科院校大多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良程度,很少考察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综合素养。虽然考试成绩能表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一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专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能力低下,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有限,达不到工程教育培养的要求。

5.2.3专业选择存在模糊性、被动性、功利性和盲目性

在专业选择时,大多考生很少能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成熟的志向,存在模糊和被动性。另外在大类分流过程中,受功利性利益驱动,为找到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就业,许多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生”较少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和学科基础,盲目选择热门时髦专业。从众心理、父母包办等现象也使部分优秀生对个人特质与专业职业的适配关系缺乏认真考虑。针对自动化专业,由于学生面临的选择方向多、研究领域广阔,部分优秀生在知识宽度和深度的平衡方面,在研究方向乃至对将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方面出现“迷茫”。

5.3对策与措施

优秀生源十分有限,招考和大类分流中的优秀生源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吸引优秀生源,保证优秀生源在招生中的比例,势必会影响专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后劲, 也将影响工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结合影响专业生源的三个方面因素,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吸引高质量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5.3.1建立全方位、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生源

建立完备的“校、院、专业”三级奖助体系,学院可设立专项奖学金,重点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针对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学生,专业可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设立校友奖学金,通过优秀校友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除了建立完备的奖助系统,还有必要建立优秀生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机制,使学生一入学就能确定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明确初步的奋斗方向,做到高起点、高目标、激发其能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优秀生源。此外,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互认学分,引入优势教育资源;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有效机制。

5.3.2创新优秀生源评价机制

改变“唯分数论”的优质生源观,建立符合专业特点的评价机制,发现和挖掘具有专业培养潜质的生源。没有最适合的就不可能有最优秀的,。针对自动化专业,除了考核其是否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坚实的数理基础,还须考核其兴趣、特质,创新思维,数学建模、复杂问题分析,编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

5.3.3开展多维度的宣传工作

招生宣传是高校宣传自身,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众多考生及家长对高校的认识仅限于少数知名院校,对其他高校及专业的内涵认识不够。因此学校和专业除了进行多渠道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需多渠道宣传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計划,避免优秀生源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盲目和模糊。

5.3.4其他措施

发挥学校和专业自身的平台优势,增加投入,扩大学生学习的机会和学习期望。除一般教学性投入外,学院可设立本科生创新创业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提高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力度。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强化学生专业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6结论与展望

充足的生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优质的生源则是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充足、优质的生源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校建设和良性发展。因此,高校和专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争取稳定、优质的生源,以提高总体生源质量水平。

基金项目: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YS2015004);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黔学位合字ZDXK[2015]8号);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吕文晶,陈劲.当新工科遇上新高考:机遇、问题与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L2018(01):78-83.

[2] 周亚军.生源危机背景下地方高校吸引优秀生源的对策思考——以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04):6-8.

[3] 万建武,侯振杰,孙霓刚,林逸峰,顾玉宛.高校生源危机下的专业生源政策探索[J].福建电脑,2017(11):42-43.

[4] 唐红春.浅谈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的招生宣传举措[J].南方论刊,2014(02):106-107.

[5] 谭颖芳.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 张静,杨春雷,布都会,邵侃.农林院校研究生优秀生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28):9095-9097.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自动化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