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2018-06-05曹环
曹环
摘 要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当前还偏向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侧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分析和讲解,忽视了语篇和语义层面的解读。而语篇分析是以篇章为单位,从宏观入手,并深入到微观的语言表达,从这两个层面指导英语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善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对于英语二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获取信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语法翻译理论下,传统阅读教学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字词用法和句子语法结构上,未从语篇层面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因而缺乏对语篇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及深层理解能力。作者在任教高校进行了调查,87.5%的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词汇点、语法点、句子结构、翻译句子等为主,忽视了文本语篇性教学;86%的学生表示教师在课上对语言点做了讲解,但对语篇信息仍一知半解。50%的教师在课上会有意识强调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集中对本文表层信息及细节的考量,未进行有效的语篇分析。基于此,本文试图以语篇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在其指导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视角。
1理论基础
1.1语篇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创始人Halliday和Hasan(1976)認为语篇在语言学中指任何口头或书面的、长短不限的、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段落。并指出一个语篇最好是看作一个语义单位,即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20世纪英国语言学家Quirk(1986)认为语篇是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恰当连贯性的一段语言。语篇组织模式理论创始人Hoey(1983)给语篇的定义是语篇可清晰表示一个或多个读者之间独立的有目的的互动,其中作者控制着互动并生产大部分或所有的语言。《话语分析》一书的作者Brown和Yule(1983)认为语篇是交际行为的文字记录。语篇语言学新学派的领军人物Beaugrande和Dressler于1981年出版的《语篇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指出,语篇是满足语篇性7个标准(衔接性、连贯性、目的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篇际性)的交际事件。综上所述,语篇是有效交际的基本单位。其是语言交际过程的产物,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合乎语法、语义连贯(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和语篇内在与延伸的连贯)。此外,语篇必须依赖具体语境存在,具有明确交际功能和目的;其规模并不能用长短来界定。
1.2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关注语篇各部分间的衔接关系,探究它们是如何组织构成有意义的整体,其通过句子和语段分析,对语篇表达的文化、深层次语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剖析。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词义、句子、句法及内容上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逻辑性判断,进而结合文本内容与自我观点结合做评价性理解,最终达到欣赏性理解的高层境界。语篇分析包括主题分析、结构分析和文体分析。现阶段,新的理论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获取完整信息能力的培养,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2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旨在以语篇分析为基础,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篇层次结构和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
2.1语篇的宏观分析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语篇的宏观分析,即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着手组织教学。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种语境符号分别对应Halliday(1973)在其书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中指出的语言三大语言功能。语场与概念理论对应,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语旨与人际功能相关,指参加者间的人际关系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目的。语式与语篇功能对应,指在特定语境中用何种方式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换言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把文本看做一个整体,从层次结构和内容着手,引导学生掌握文本传递的主要信息。
语篇是有机的语言整体,有条理、前后连贯、上下一致;组织结构有基本规律可循,通常有开头、中间、结尾等基础部分。因交际功能差异,语篇主题不同、内容有异、题材有别、风格因作者而异、结构多种多样。面对多样的篇章,教学中要因篇章不同采取不同的语篇分析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辨别体现结构衔接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结合背景和语境知识,推进逻辑推理,弄清语篇连贯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篇章结构,识别文体风格,领会文者思路和观点。这些都离不开语境分析。语境,即语言使用所处的环境,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只有了解特定语言环境,才能理解语篇中的词句,理解语篇微观层面的各种问题。
教师可借助图片、影像、音频、影视等资料介绍语篇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作品、写作背景、文化背景等)、语篇体裁、语篇结构等,以激活学生内有认知图式,激起学习欲望;进而为深入微观理解语篇奠基基础。以《高级英语(第三版)2》中The Loons为例,教师在讲解时要介绍其是加拿大作家Margaret Laurence的A Bird in the House(1970)中第5个故事。该书由8个相关联的故事串连而成,以主人公Vanessa MacLeod的角度讲述她从10岁小女孩成长为20岁成熟女性十年间的故事,旨在反应当时成人的世界。The Loons故事发生背景是:19世纪末,梅蒂人反对联邦政府接管其所居的红河地区,发起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争取生存权利的起义运动,但很快被镇压,受尽社会歧视。文中皮格特就是一位梅蒂小姑娘,因人对自然环境损害而销声匿迹的潜鸟恰恰跟其悲惨命运相得益彰。这两层信息对理解整个语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语篇的微观分析
语篇的微观分析是指分析语篇的衔接、连贯、语法、句子、词汇等,进而识别词义、理解句法结构、理清语句关系,达到深入全面理解语篇的目的。其包括4个层面:(1)语际关系分析,即衔接。作为语篇分析核心概念之一,衔接不受句子结构限制,解释语篇成分间关系,是句子构成语篇的重要手段。可分为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2)连贯性分析。其解释了文本中句子结构上是如何连接一体构成语篇的,能帮助读者建构句子边界间关系,建构连续语篇。(3)词汇语义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在重视语篇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词汇,应将两者结合,以更深入理解语篇。(4)主述位结构分析。该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重要观点,强调语言系统性和功能性,研究过程中,语言系统的任何成分都不能孤立研究,要明确成分间关系。
本文以主述位结构分析为例,解析语篇分析。主述位结构中,主位指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已知的信息,是话语出发点;述位传递新信息,是对听话者而言意义重大的信息。在寻找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的过程中,费尔巴斯提出了交际力的观点,以衡量句子成分承载的信息量;指出排列中的第一个句子成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之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交际力角度来看,述位较主位更为重要。Danes则认为,从篇章结构出发,虽承载信息量少,但主位的作用重要,是语篇主要构成部分,能呈现语篇逻辑结构。主述位切分理论指出,每个句子都有主位和述位,但现实语言交际使用的并不是独立的一个句子,而是比句子单位更大的语篇。即,语篇是一组主位构成的序列,主位对上下文进行衔接,一方面照应前一句话的信息,另一方面成为后一句话的出发点。主位和述位不断转换衔接,构成完整合乎逻辑的语篇。语篇中主位推进程序有四种常见类型。(1)主位同一型(句子主位相同述位不同)T1→R1,T2(=T1)→R2,Tn(=T1)→Rn;(2)述位同一型(句子述位相同主位不同)T1→R1,T2→R2(=R1),Tn→Rn(=R1);(3)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是后一句的主位,不断更替一直延续)T1→R1,T2(=R1)→R2,Tn(=Rn-1)→Rn;(4)交叉型(语篇中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T1→R1,T2→R2(=T1),Tn→Rn(=Tn-1)。
以《高级英语(第三版)2》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文中第4段为例。该语篇的主位述位推进如下:T1:I→T2:I→T3 (=R2):it(实际是R2 what 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 hangs up)→T4 (=R3):it(实际是R3 the final result of a battle部分)→T5(=T4): it→T6 (=R5):the triumphs of “Admass” (实际是R5 between Admass and Englishness部分)→T7 (=T6):it→T8 (R5):“Englishness” (实际是R5 between Admass and Englishness的部分)。T1-T2是主位同一型;T3-T4述位同一型;T4-T5主位同一型;T6-T8延续型。基于以上分析,语篇第一个主位同一型T1-T2导出语篇主题句:英国人的未来取决于一场战斗,T3-T5一个述位同一型和一个主位同一型道出语篇的主旨:英国人的未来取决于“商业广告推销”和“英国人的特性”间的战斗。之后,T6-T8一个延续型分别讨论了战斗两方的“商业广告推销”和“英国人的特性”。可见,主位推进模式对语篇的分析,可以明确主题,获悉作者思路,了解逻辑结构进而对内容进行推理分析。
3结语
语篇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关注语篇整体信息以及语篇各部分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语篇的层次结构,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131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2] 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Hoey,M.On the Surface of the Discourse[M].London:Allen and Unwin,1983.
[4] 黃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 (英)韩礼德.语篇与话语的语言学研究[M].潘章仙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7] 刘文敏.语篇分析与SEFC阅读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