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2018-06-05容春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

容春柳

摘 要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接下来将针对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一门艺术,但是在实际教育中需要自觉遵循教育的基本准则,就是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要求知识传播者和学生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孜孜不倦的接受新知识。这不仅是知识传播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还是时代发展给教育事业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育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根据课堂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初中生置身于情境化的环境中,这是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含义以及必要性

1.1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含义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问题情境创设指的是,教育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提出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探究式问题,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根据教育现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营造一个富有一定吸引力与现实意义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出综合性教学的时效性,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产生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更好的体现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及时将学生置身在未知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問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合。

1.2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及时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来展开问题探讨,实现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吸收新知识,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小组探究、互动项目中,精心设计综合性教学有关问题,使得语文课堂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2初中语文活动单元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生活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环节,必须要遵循生活性的原则,引入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现实意义,给学生创造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环境,促使学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尽量挖掘教学材料,积极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挖掘学习信息,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在知识传播者不断提醒的前提下,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对学生今后学习以及全面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2生动性的原则

引入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该问题的形象性,也就是及时解决抽象化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一些看不见的,隐形的知识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对感性知识的学习,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以此方式来产生超越自身认识范围的经验,及时摆脱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摒弃传统的学习方法,乐于接受新知识。

2.3实用性的原则

要保证在讲解过程中引入的问题不仅要与学习内容有着紧密关系,还要与日常生活有一定联系,不得偏离教材知识,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育质量。指导学生的环节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真正将掌握的内容及时吸收,只有这样,方可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及时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并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3初中语文课堂引入问题教学的主要策略

3.1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在预习中大致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更多知识,将不懂的、有疑问的语句进行标记,将不理解的成语及时记录下来,先对文中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样做对学生吸收知识发挥出了优良作用。但是在预习中不能盲目进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预习文章的技巧,可以在朗诵之后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在《最后一课》单元学习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第二个,知识传播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课上穿了那件绿色礼服?第三个问题,平时不爱学习的“我”为何在最后一一堂课上听得很认真,说明了什么?将以上这些问题融入大脑中,在不清楚答案时,再次进行朗诵,掌握住每句话的情感要素,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顿时,好像自己就是那个正在接受最后一堂课的作者,逐渐的明白了时代背景:在1870年7月,法国和普鲁士进行对战,结果法国战败了,因此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占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此时就是学习法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预习,终于明白了法国人民在受到欺压后的痛苦和无奈,曾经的国语不让学了,学生也只能被迫学习德语,虽然这个故事看似平凡,但却是经过作者精心裁剪的,将主题挖掘的好深,将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很细腻,很贴合实际。

3.2把握引入问题的时机

将问题及时巧妙的穿插在课堂中,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在《秋天的怀念》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先通读了课文,从而逐渐了解文章大意:“我”瘫痪后,母亲为了帮助我找到生活的勇气,整夜的睡不着,时常推着我去北海公园赏花,即使在目前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念念不忘我和妹妹。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的那些词能够看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请举例子说明?针对这一问题,在经过思考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我知道。”请说说你的看法吧?”“文中的悄悄的走出去,偷偷的注意,悄悄的走进来,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这些词都是描述了母亲理解儿子的感受,不忍打扰儿子,伟大的,无私的母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第二个问题,“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中的“挡”字有何用意?作者是想表达什么?在谈论后一个学生抢答道:这是作者母亲有意的动作,母亲害怕儿子看到窗外落叶凋零的景象,从而感伤,希望儿子开心。

3.3掌握文章重点

利用教学内容,给他们设置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启发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学生在通读这一文章中对其中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了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及时对文章脉络进行划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作者在生活中经常去的两个地方,以此为出发点,根据这一地点的变化可以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百草园,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在快乐时光,将“乐”作为贯穿,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百草园中获得的无限乐趣,再将这一部分进行分层,第一层写了百草园的情况,重点突出了“乐园”,以此来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第二层写了在百草园的生活,着重是对有趣的景物和百草园的美丽进行描述;第三层写了妈妈遇到了美女蛇这一故事,从而展开了联想;第四层写的是作者冬天在百草园捕鸟,表现的是雪地捕鸟乐趣。第二部分作为过渡段。第三部分写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这篇文章中的“扫开,牵,走,拉,支起等词语运用的很准确,以此来表现捕鸟过程,用景物描写来将作者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依恋之情得到了有效渗透。

3.4注重师生的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比如学生会在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也就是充分考虑对方的想法,创设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善于探讨,主动探讨。不能仅停留在提出问题的层面上,同时要确保问题引入的深度,探究设计有价值。在《塞翁失马》一文中,要及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揭示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在此基础上,年老和腿瘸的人都去了站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不是教育大家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多次分析后,终于明白了:在某些情况下,好事和坏事是互相转换的,好事也许只是暂时的,看起来是坏事,但它不一定就真的是坏事,不管是福是祸,都应该平常心对待,时时调整好个人情绪,认真考虑到,事物可能会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一来,不仅掌握了更多的做人、处事的道理,还认识了时代环境,战乱不安,人人恐慌。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及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不仅提升了自己,还强化了师生的主观意识。

3.5注重对评价环境的优化

积极优化教学评价环境,采取这一措施来形成正确的导向,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多掌握并吸收文化知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用动态的目光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以及学习神情,将教学过程和最终评价有效的融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对评价环境做出优化和调整,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意见,不直接否定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真对学习过程做出评价。注重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以及自学能力,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联系起来,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潜能,从而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外在优化评估环境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角度出发,充分保证师生可以接受这种评价方式,通过采取这种措施能够将真实水平更好的反映出来。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3.6鼓励合作学习,学会反思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及时进行组间调整,明确组内成员分工。突出人文性,强调自主性,鼓励合作学习,学会思考。此外,重视工具性,不能放任自流,重视独立思考。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成长的烦恼》内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力图使学生能认识自我,积极应对生活中烦恼协助同学或朋友摆脱烦恼困扰。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当中每个人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在认真听讲,汇报时全体成员均提供自己的权威意见。小组成员均在说话,分享各自的想法。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围绕主题,讨论气氛热烈。通过合作学习,切实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效果较好。

从中可见,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当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知识内容同时,学会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

4结束语

教育者的一个表情,一句激励的话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将自身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给予他们自由,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巧妙的引入问题,规范自身的语言,快速的打开他们的思维闸门,在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中真正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关注个性化发展,重视分析过程,积极探索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赋予教育更高层面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梁树佳.问题情境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手段[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12):57-57.

[2] 李淑惠.对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65-65.

[3] 张耀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初探[J]. 都市家教月刊,2015(11):25-25.

[4] 丁丽红.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有效课堂——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74):32-33.

[5] 顾永军.建构有效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語文教育,2012(02):21-21.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