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力研究
2018-06-05程瑞李丹路畅
程瑞 李丹 路畅
摘 要 论述了新工科战略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要性,提出了从培养方案、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新模式、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加强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教育部于2017年2月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的发展,离不开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力的相关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
培养方案制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平台。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可转换为“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2课程体系教学新模式
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如创业基础、创新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着重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如机械创新设计等;实践课程上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如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教学—实训—考证—大赛”的教学新模式,推动课程考核改革方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3校企合作新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践培训。利用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为主的教育环境与获得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环境对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企业的工作岗位比较熟悉,进入企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考核,提高了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程度,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无缝对接。
4构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为实践创新提供支持
师资队伍的整合优化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契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首先,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一方面,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模拟或真实的创业活动,更新创业理念、提升创业理论,提升教师的创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案例示范教学和讨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创业教师。
其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师输送到已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实施实践培养。在实践教学阶段,积极推进“双导师制”,即校外企业家与教师共同合作,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实现创业指导效果的最优化。
5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新的模式。本课题项目在机械工程学院大范围内实施,涉及到机械设計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三个专业的四个年级学生,总计1700人从中受益。通过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JG17DB079)成果;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LMJK2017081)成果;大连科技学院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院教改201704)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继.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9).
[2] 吕海霆,程瑞.民办高校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6(06).
[3] 吕海霆,程瑞.基于多维实践平台的工程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7(03).
[4] 张秀艳,程瑞.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