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角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018-06-05苏丹
苏丹
摘 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师生关系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以及如何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 小学 师生关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辛的,加之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征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阶段师生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催化剂,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是否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得以良性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健康成长,也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者和首教育者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而言的,且仅针对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提出个人的看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我国历史上就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春秋时期,孔子同他的弟子的关系可谓古代师生关系的楷模:他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尊重景仰,亲密无间。
2創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教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里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做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不会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积极探索,适应新的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
3.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状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里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里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她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2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哪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里障碍的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到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里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重视全体学生的心里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的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擦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