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厕所的品格

2018-06-05肖文杰

第一财经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公共厕所隔间卫生纸

肖文杰

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件事被提升到“革命”级别,那就是厕所。官方的口号是: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接下来3年,全国至少要新建、改扩建6万多个公共厕所,各个旅游景点还要施行“所长制”,总之是要让公共厕所更干净、更方便。在这个和平年代这么重视厕所,看来从上到下都觉得它真的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有意思的是,日本还很希望参与进来。英国《卫报》就报道说,日本政府把这看作增进友谊的好办法,已经在向那些有名的卫浴用品公司咨询,该支持哪些产品,听上去有点“厕所外交”的意思了。

虽然这个建议也有推销本国产品之嫌,不过在厕所这件事上,日本确实值得学习。去过那儿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同感。不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冷僻车站,日本的公共厕所总是干干净净,隔间里也总是有卫生纸,而且除了极端偏远地区,大部分公厕都配备电动马桶圈。总之,基本颠覆了“新开的茅厕只有三日香”的俗语。

2015年日本还办过一个官方的“厕所大赏”,入选的厕所里有带按摩椅和SPA的奢华型选手,也有大名鼎鼎的羽田机场的厕所,据说每天清洁7次,除了宝宝椅和扶手,还有导盲犬专用厕所。

其实不止中国,隔壁印度也在开展“厕所革命”,它把这看作公共卫生的一部分。话扯得远了些,现代城市和中世纪最大的不同之一,不就是有了下水道系统嘛。敢于直面屎尿屁的挑战,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社会的标 志。

别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不得不承认,厕所早就是我们评判一个公共场所的重要指标了。进入一个新的购物中心,厕所好不好找、干不干净、有没有味道,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竞争点。就像我们金字招牌栏目曾在《如何快速识别商场的自我修养?》中提到的,“毕竟在一个商场里,人们可能逛一整天什么都不买,却很难一次卫生间都不去。甚至,他们光顾某家商场卫生间的频率,会比光顾商场内任何一家店的频率都要高。”这些“里子工程”有的时候甚至能带动一些销售额也说不定。

本欄目的一位朋友说,她第一次体验卫洗丽就是在日本镰仓一个新建的便利店的二楼。当时店刚开张,货架还没填满,但厕所已经准备就绪。“更衣”之后,这位朋友自然也买了两包零食,以感谢便利店的救急之恩。

回想当初国内大城市里公共厕所还未普及的时候,我们对肯德基、麦当劳是不是还会多一份亲近之情?

其实也不奇怪,最脏兮兮的地方,也就是生活的底线,如果厕所也能干干净净,心情总不会太糟。在家里也是如此,不少人看房买房时,会特别在意厕所是不是够大,够通风。据说一个人一生要花近8000个小时在厕所里,可不得对自己好一点。

说起来,这两年听到已经想吐的“消费升级”这个词,最早好像也和厕所—说得具体些,马桶圈—有关。自从吴晓波精准地提出了“国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现象后,去国外买马桶圈变成了大家重视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志,自媒体们还借题发挥了一番,畅谈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国家大事。“用好东西”的风潮,也很快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要让厕所一下子升级到标配智能马桶盖、每天清洁7次,也是有些太乐观。不过干净清爽没有异味,但愿大多数地方能做到呢,这样,感觉做人的底线又能提高一点点了。

公共厕所的槽点什么是软实力,这就是啊!

卫生纸是观察一个厕所品格的重要一环。首先是隔间里有没有,其次是洗手处有没有。还有一些小细节也是经常苦恼,比如有的卷筒纸常年不换,已经受了潮皱巴巴的,让人用是不用?有的卷筒纸紧贴着湿漉漉的瓷砖墙面,用还是不用?既然都与时俱进提供卫生纸了,拜托做好运营维护好吗?

冲水

另一个与卫生纸有关的话题,为什么用过的卫生纸不能丢到马桶里冲掉?作为一个抽水马桶,这样是不是失格了一点?当然啦你可以列举很多理由,比如老的下水道承载能力不行,万一堵住了后面的朋友怎么办等等。但是,是不是有点太投鼠忌器了?用过的卫生纸一直留在垃圾桶里也不太卫生嘛。归根结底,一个合格的马桶如果连卫生纸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如何经历别的大风大浪?

旱厕

抽水马桶+下水道系统出现之前,常见的厕所形式,现在在欠发达地区仍然可见。本质上,就是下面挖个洞。具体的体验就不详述了。只能说,没经历过旱厕,你的人生就少了些深度。“厕所革命”要针对的,恐怕就是这类了。

排队

特指女厕所,尤其是演出场所、电影院、展览馆等短时客流集中的地方。看个演出,上半场得提前5分钟溜出来,不然中间休息15分钟都不够排队的。这时候,女同胞们难免希望整个世界都是清华大学,在那里,男生才要排队。当然,有的地方已经改善一些,会为女厕所配置更多资源,考虑到这是刚需,真应该在所有公共场合普及。

婴儿

抱着孩子的家长,出门在外想要上个厕所真的不容易。且不说有没有宝宝位放一下孩子,有的隔间小得都容不下一个抱孩子的家长,更不用提专门给孩子用的厕位和辅助工具了。母婴室又是一个怨声载道的话题,有的商场把它和厕所合为一体,有的商场把母婴室藏在角落里,有的虽然有了母婴室,但设备不行。现在的风向既然又开始鼓励生孩子,总得让小宝宝和家长们没有后顾之忧吧。

隐私

男生常有的困扰,许多公共厕所的设计实在太……敞亮。正门口对着便池,门又经常敞开,说真的,不太想被所有路过的人误以为是暴露狂呢。还有一种“巧妙”的暴露方法,就是镜子的反射。即便是在厕所内,不少男厕所的便池也没有挡板。能理解许多厕所空间有限,但还是希望设计师们多行行好,这个世界隐私本就越来越少,这一点还是想要保留住。

借个厕所怎么了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商店、饭店不太欢迎路过的人借用厕所。谁没个着急的时候?如果人人能献出一份爱,膀胱少受多少罪。最常见的借口是:“我们这儿没厕所。”那你平时是怎么解决的?

感应水龙头

考虑到卫生,感应水龙头当然是很好啦,不过,感应水龙头的标准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之前的手机电池板一样,太百花齐放了。每个感应水龙头的灵敏度、感应位置、水流都不同,可谓薛定谔的水龙头。尤其是旁边的水龙头一下就出水,自己这个却毫无反应,可以和感应门不理你并列人生尴尬时刻。双手在水龙头前上下求索的过程,也算是寻求“我的存在”的终极奥义了。

太高了

尤其是在某些欧洲北部的“巨人国”。有朋友反映在芬兰坐在马桶上脚够不着地,有朋友反映在荷蘭的厕所照不到镜子,即使仰着头。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让人均185cm的人们蹲矮矮的马桶,也很累不是吗?就像你不会使用麦当劳的儿童洗手台一样。只能希望这些人口高大的国家,能多配备一些儿童设施,供矮子游客使用。

如厕品格指南你好,大家好。

别玩手机了

在家,马桶是你刷抖音、微信朋友圈和《王者荣耀》的好地方,但在公共场所,尤其是机场、演出场馆,拜托就别太放纵了。换位思考一下等在外面的朋友的心情。最后最后的底线,即使实在要玩游戏,最好静音,省得外面等着的朋友忍不住踹门。

别抽烟

室内禁烟已经成了很多城市的规范,但不知道为什么,厕所似乎经常被想象成一个室外空间。有的公共厕所,走进去都能看到一层白雾,小小的排风口哪儿经得住这么浓厚的二手烟啊,如果测个空气质量绝对爆表。即使没待几秒,出来时也洗礼了一身烟味。厕所好歹也是有天花板的,请不要质疑它的室内身份。

盖上盖子

男生用完马桶,不盖上盖子就冲水,据说已是家庭内矛盾的一大爆发点。用完马桶后把垫圈放下来,已经是好男生的新标准了,希望大家学习。其实从卫生的角度考虑,每次用完马桶,最好都把盖子(不仅是垫圈)盖上再冲水,不然shit小颗粒在强大的冲力下,可以飞出好几米远,考虑到几米内经常有洗漱用品……

关门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公共厕所有了隔间,安装了门锁,但有的人就喜欢虚掩着,犹抱琵琶半遮面。自己不在意倒是其次,别人一把推开,也很尴尬,有的人反而还会责备别人擅自闯入,那你把门锁好啊!

准一点

听上去是最低要求,但真的,很多人做不到。而且确实是影响厕所体验的一大要害。因为这个,还启发了诸多厕所段子手,但是仍有许多男厕所的小便池下方,永远有斑斑点点。还有一个经常不准的,就是用过的纸,就算厕所的硬件再好,如果打开隔间发现没冲的便器和一地的纸,那也只能找下家了。

好好排队

说到排队,同样充满槽点。最合理的排队方式是所有人站成一排,有空位就补上。挺简单的道理,但似乎就是学不会,厕所空间本就有限,就不要穿插卡位了吧。其实不只是厕所,很多地方的排队都是如此。

用纸擦一擦

如今中国也与时俱进,不少地方不用考验膝盖的蹲厕,改成了坐式马桶。但要把自己的屁屁放心大胆地贴上去,总是有些担心。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使用前用卫生纸擦一下,当然有的地方也会提供一次性垫纸。不过日本演员洼田正孝就在电视节目上分享过,他自己用完之后,还会擦一遍,“不然后面的人用之前不是会很困扰吗?”这样的发言引得嘉宾一阵“好青年”的评价,希望能推广。

厕所不仅是厕所当一个厕所有了品格,它就是生活的最后防线。

私密小黑屋

开了3小时的会,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刚收到甲方回复的邮件,之前说要“大气“现在又要“精致”;领导突然发来5段60秒语音……这个时候,厕所就不仅是厕所了,而是私密小黑屋,类似于晚上9点回家,停进车位,熄火后的沉默的15分钟。发个呆,出来又是一条好汉。

办公桌

从很久以前开始,厕所就是许多人的固定阅读场所。现在,新媒体也都赶着早上的那点“办公时间”发布。在马桶上刷一遍,颇有种批阅奏章感。不过,友情提醒,蹲久了也不太好。

更衣室

讲究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个专门的更衣室,不过大多数地方市场还没细分到这地步,于是只能寄托于厕所。前一秒急急忙忙冲进写字楼、满头大汗的上班族,出厕所之后瞬间着变成装得体的精英,类似超人的电话亭。

猜你喜欢

公共厕所隔间卫生纸
Pen Holder
从上海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说起
公厕里哪个隔间最干净
黄色卫生纸真的就好吗
用完还你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严重事故下局部隔间氢气风险分析
公厕哪个隔间最干净
厕所恶搞行为大全
公共厕所所应用同一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