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多机会出现在服务B端

2018-06-05

第一财经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扫码机会

C=CBNweekly A=Anju

从现金支付跳跃到扫码支付,以支付技术为代表的中国的金融技术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并且正拓展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钱是聪明的,资本通常能最先观察到金融技术的新动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有哪些观察?作为全球互联网金融最活跃基金之一的负责人,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的高级合伙人Anju在朗迪Fintech峰会上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中国跳过了信用卡的发展,直接從现金支付到了二维码支付,这让C端的公司抓住了金融技术发展的第一轮机会,不过未来的发展中要更注重监管。

C: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都有哪些投资机会?投资逻辑有什么异同?

A:中美市场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两边市场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中国市场至今依然以B2C为主,不管是借贷、支付,都是to C的投资机会。不过在美国有很大的转折。几年前70%以上的投资都是往to C走,但目前美国的投资机会以to B为主,还有B2B2C的逻辑和模式。至于投资机会,能看到很多比较感兴趣的产业链,比如财富管理、做用户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户)的监管技术公司。从目前我们投资的近30家美国公司来看,2/3是to B的,另外1/3是to C的公司。

C:为何在美国to B端的创投会多,而在中国是to C的投资机会多?

A: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的消费者借贷和消费者金融需求这块之前没有被大的银行机构重视,但美国不同。不管是信用卡的利用度,还是诸如房贷、车贷等借款方式的丰富程度,都有多年的积淀。在中国,这样的漏洞或者说需求没有被填补,这就导致大批小贷公司和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在美国,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信用和借贷的服务机会,我们也投资了不少。无论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公司,这些在中国都是缺少的。我认为中国有更多to B公司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中国的金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领先,尤其在支付方面。你认为这股浪潮会反哺欧美吗?

A:支付这块确实是中国比较领先,双11当天每秒的交易量能达25.6万笔,相比之下万事达和VISA组织,每秒也只有5万至6万笔的交易。有一部分公司已经支持二维码支付,比如亚马逊的网上购物。所以扫码支付反过来影响欧美,我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是时间会比较漫长。这是由发展的历史决定的。中国是直接从现金跳到手机扫码支付,但美国的信用卡发展有不短的历史,已经非常方便了。所以它的普及没有中国这么快。

C:未来,尤其在美国、欧洲、中国等地,金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有哪些金融技术细分市场会被金融监管从严监管?

A:以中国为例,中国属于放松式监管。不是不管,而是创新到一定程度,监管层再出台政策和要求。也就是说,之前我先看着你做,等做起来后再更好地规范。英国和欧洲国家,它们其实也非常愿意帮助创新企业做互联网金融,相比美国就会比较慢。几乎所有国家的监管机构都愿意扶持互联网金融创新,但每个国家的进度不同,做法也不同。另外监管也有比例的要求,不能以同等标杆监管大的银行和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至于细分市场,首先要看到B2C和B2B市场不同的模式。按这样来分,B2C最需要注意监管,因为很多to B的企业,它们更多服务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等等。两三年前,我在渣打银行做CIO的时候,跟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提到这件事,让它们一定要仔细参考和注重监管这件事情,因为这是很多政府特别注重的,尤其当你服务的客户本身受到严格的监管。不过B2C的监管换一个角度来看,很多监管机构还是比较想去支持金融技术创新的,但它们要达到一个平衡,在金融稳定性和保护消费者平衡的基础上再来做创新。(采访:陆佳裔)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扫码机会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扫码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