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教育需要给孩子“留白”

2018-06-05傅国涌

廉政瞭望 2018年4期
关键词:云影留白意志

傅国涌

什么是好的教育,有许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上个月我独自去了一趟日本,到了早稻田大学,校门外的石头上刻着创始人大隈重信手定的三大教育宗旨,首先就是学问独立,没有学问独立,当然发展不出独立精神。独立,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就是要将一个童稚、蒙昧状态的人,培养成一个独立而有认识美、善、真能力的人,当然也是能享受这一切的人。

自古以来,历史向我们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大凡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想象力没有被抹杀的人,不仅诗人需要想象力,艺术家、科学家和其他领域的人都需要想象力。

好的教育,不仅要激发人的想象力,还要启发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番话:“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求末的办法。”

曾几何时,理想、希望、意志这些词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教育变成了一个竞技场,一个与战场一样随时论胜负的地方。随时都像是临战状态带来的焦虑弥漫在广大家长当中,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焦虑。

我想起一个社会学家说的话,文明是闲出来的。闲暇的时光,就是“留白”,就是给足自由呼吸的空间。如同中国水墨画强调留白一样,教育是需要留白的,或者说好的教育就是留白的教育。留白,让人可以有时间、有机会去想象、去思考,审美、理想、希望也慢慢培育起来了。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他曾用一个“闲”字来形容,读了不少闲书,说了不少闲话,夕阳下的金柳,河水中的云影,最后激发了他的灵感。同样的夕阳、云影、草坪、河水,也陶冶过牛顿、达尔文这些人。我特别喜欢一个说法,留白中的空白,即使是一片无意义的空白也是好的,而不要像油画一样,填满整个画面,密不透风。

教育不是要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来提高成绩,相反,是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去阅读,去亲近自然,去玩耍,甚至什么都不做,让他的身心有一些放松的时光,让他独立地找到方向。

曾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以升学为目标,一路从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杀上来,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最终他失去了方向感,因为过去一直在既定的轨道上努力,目标清晰,等到轨道到头,需要他自己确定往哪里去的时候,他几乎已丧失了这种能力,变得无所适从。

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95岁高龄时写了一本《落叶》,有一章专论教育,他说:“最具价值的教育便是要让肉体、灵魂、公民和国家了解他们和谐生活的所有可能。三个基本好处可以确立教育的目标:第一,通过健康、性格、智慧和科技控制生活;第二,通过友谊、自然、文学和艺术来享受生活;第三,通过历史、科学、宗教和哲学理解生活。”

简而言之,教育无非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理解生活,所有学科的设置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的,而不是相反。如果教育偏离了这些目标,那是教育出了问题,伤害的还是人的生活,通过接受教育,本来是要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要让我们被教育所困扰,变得焦虑不安。

当然,我们面对现实,几乎失去了探寻这种教育方式的勇气,但我更渴望明白理想的教育本来的样子。有这样的标准和尺度在,就让我们有所期待,有所盼望,至少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乃至离我们并不久远的百余年来,就有人追求过这样的标准和尺度,今天還可以继续追求,而这种追求的本身就是美的、善的、真的。

猜你喜欢

云影留白意志
动物的“自由意志”
以爱为质花下客
云影
君子
云影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