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干扰学生的倾听

2018-06-05李政涛

今日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黄金时间专心节律

李政涛

教育教学之道,包含两个部分:“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

前者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有对教育手段、工具、策略和方法的询问和探究,无非都是希望告诉他人和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后者容易被人忽略。“要”是索取、增添和追加,这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不要”则是拒绝、排斥和删减,更是忌讳、警醒和告诫……构筑西方基督教文明之伦理道德基础的《摩西十诫》,就是以“不要”“不可”为前提来表述的诫命,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等,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是以“不要”的方式加以提醒。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需要从“不要”“不可”开始,以知晓并运用“不要干扰和影响学生的倾听”,作为“倾听教育”的起点。

1.不要冷漠对待学生的倾听

当学生倾听时,教师不可展现出漠然、无动于衷的态度,似乎对学生的倾听进程,特别是对除老师之外的他人的倾听一无所知,一无所见,更一无所听……似乎学生听与不听,都无所谓,都与己无关。这种态度对学生倾听的伤害是致命的,既然“老师”无所谓,“我”也无所谓,就“爱听不听了”……因此,在孩子倾听过程中,保持并适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在场,让他们知晓“教师在倾听他们的倾听”,这对激发孩子的倾听意愿,并且督促他们认真倾听,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时,教师对待学生倾听的态度,就是一种对学生倾听的评价。

2.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倾听

教师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导致的行为,时常被人诟病。但教师轻易打断学生的倾听,也同样不应忽视。每次去听音乐会,都会被告知各种警示性的要求: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打手机,不要在演奏中间鼓掌等,这些行为会干扰和影响演员的演奏和他人的倾听。同理,当学生在认真倾听之时,教师要保持耐心和静心,不可随意中断学生的倾听,要让学生的耳朵保持宁静舒展的状态,深深沉浸在倾听带来的心灵涟漪或波澜之中……

3.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和偏听

教师的偏心和偏听,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一是偏向于拔尖学生、精英学生和明星学生,这是导致教师耳朵兴奋的源头,教师因此常常会召唤更多的耳朵朝向这些声音源,把倾听之光投射并聚焦其中;二是偏向于困难学生、刺头学生和捣乱学生,他们常常耗尽了教师的耐心。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处处展现的是对这两类人的“偏好”,不断聚拢所有人的耳朵朝向他们,这不仅会造成对大多数学生的不公平,也会造成学生的有选择倾听,导致对另一些声音、另一些视角、另一些资源的屏蔽和遮挡。在倾听的意义上,所谓“全纳教育”,就是对班级与课堂上各种声音的“全纳”,而不是有选择的吸纳。

4.不要设计频繁变化的活动

有教师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上,学习的是关于“大海”的词串,如“沙滩、脚丫、贝壳……”学生一开始学得蛮认真。而教师在出示了词语后,让学生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到了“海滩”上“表演拾贝壳”,一会儿唱歌。频繁的活动变化后,教师布置说话要求,学生静不下来,教师责怪:“怎么又不专心了?”如果你知道心理学家的一个研究结果,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专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分心后重新集中注意力需15分钟时间。”频繁变化的活动情景影响了学生的倾听。学生的不专心原来是我们的责任。有位名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而我们正影响着学生的注意。

如果与“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倾听”这一戒律联系起来,频繁转换的活动,就是对学生倾听的频繁中断,导致倾听过程的表面化、形式化和平庸化。

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律,孩子的“倾听节律”也是成长节律的一部分。花样繁多的教学活动,会打乱孩子的“倾听节律”。

5.不要错过学生倾听的黄金时间

如同人的成长有关键节点和黄金时间一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也有“黄金时间”。“认真倾听”的实质就是“专注与集中”,要让孩子在四十分钟都保持专注的倾听几乎是不可能的。各种实证研究都表明:上课的前20~25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也是倾听的黄金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都集中安排在这一时段内,只是提醒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时段,在此期间内,注意保持教学场景和教学情境的相当稳定,千方百计营造让学生“心静”的氛围,专心、耐心和静心倾听。

6.不要只是批评和讲大道理

当学生不会或不能倾听,以致达不到教师倾听要求之时,教师常见的反馈方式是批评和指责,那些被持续、持久批评的学生最容易成为“屡教不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所谓“差生”。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批评”,它只是告诉被批评者,这是不对的,那也是不对的,都是错误的、不应该的……被公认的教育之道,则是“积极批评”,它不是一味地指责学生,转而给学生提供具体而微的建议,以建议的方式告诉学生,他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倾听。因此,它不是讲大道理,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善于傾听”,而是告诉学生具体的倾听之法,如要怎么做,才能做到“认真倾听”。这样的批评方式,不仅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找到通往目标的可行路径。由此,这实际上,再次回到了教师在学生倾听中的理想角色:不只是批评者、指责者,更是建议者、帮助者。

猜你喜欢

黄金时间专心节律
画与理
专心练习
专心的神奇力量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
等待你的黄金时间
等待你的黄金时间
从新视角窥探历史的节律——评《开国皇帝武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