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高考40周年:历史拐点与其命维新

2018-06-05沐雨

今日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科目公平

沐雨

关键词:恢复高考40周年

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

回忆高考、缅怀高考,高考40周年触动了不少人的教育怀旧情怀;反思高考、争论高考,高考改革议题一再被人们提及。

40年来,高考制度的变革步伐从未停止。2017年也是“新高考元年”,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在今年参加了高考。

面对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问题,高考改革的道路仍任重道远。回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应对应试教育中的积弊,坚守教育公平底线,不变当年恢复高考的初衷,才能彰显高考40周年的纪念意义。

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与时代的拐点

1977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被人为中断十一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1977年参加高考,高考给了他一个“不靠天地不求人,而是靠自己”的机会。回想起那一年发生的巨变,他形容,“山川变色,天地为宽”。

在1977年、1978年和1979年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考生,被人们称为“新三届”。如今,“新三届”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和领导者。

“我们的命运被‘那三届改变了,而中国的未来也因为这代人而改变。”著名投资人徐小平感慨。

“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起点,正常的教育秩序自此重新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

至此,教育停滞的局面得以终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轨道得以回归,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得以疏通,恢复高考也成为整个国家走向正轨的标志。

不断的高考改革和不变的高考核心价值与功能

四十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高考始终在变革中前行。

科目综合化:1977年,高考科目分为文史和理工两类;1981年,外语成为必考科目,文科史地分开,科目变为6门,理科理化分开,要考7门;1999年,广东高考开始率先试行“3+X”方案。此后,高考的科目逐渐变成了“3+文(理)科综合”的形式。

招录多元化:1983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央部委所属部分高校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招生办法;1984年,国家开始试行保送生制度;1985年,高校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1996年,高校试行招生“并轨”,取消招收自费生;2000年,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也开始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彻底完成;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部分省份自主招生……

新高考改革:2014年9月,上海、浙江两地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同年12月,教育部对文理不分科、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等内容进一步细化。

相对不断变动的“高考改革”,不变的则是“高考”所奠定的核心价值与功能:“对众多个体而言,它是实现梦想的一条公平路径;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它是实现阶层上升最公平、最畅通的渠道,是保障中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新京报》的一篇文章指出。

新高考的公平与效率考量

为应对高考,高强度的应试训练被认为压抑学生个性潜能以及创新精神。“高考”成为“应试”的代名词。一些顺应应试教育并取得成功的办学模式饱受争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熊丙奇认为,由于高考录取模式40年来基本不變(按高考科目总分录取),“唯分数论”倾向在中国教育领域十分明显,“这是恢复高考四十年面对的最大挑战”。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方式,在实际操作上是定量评价基础上加定性评价。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对于定量,分数“还可以保证公平”,但定性评价部分,“实际上更多是主观评价,很难统一标准化并量化,会不会导致不公平?”他认为这是这次改革的焦点所在。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主张要“让更大范围的高校和更多的招生名额推动自主招生改革”。他认为,如果每所大学都不能按照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来招生,而是使用统一的替代性考试分数来考察学生,大学“千人一面”的问题很难避免,“基础教育也侧重于应试训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高考改革中,公平与效率始终是改革天平上的两端,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新高考改革仍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科目公平
公平对抗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