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初心:回溯教育原乡
2018-06-05谢伯平
谢伯平
关键词:教育初心
这两年,“初心”一词,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度与话题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似乎所有的初心,都指向一个终点。
那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又指向什么呢?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萨尔曼·可汗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在于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人的尊严。”
古今中外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个体的人实现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因此,也许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才是初心的最终指向。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十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7年,教育系统开始自发地开展讲述教育初心的行动。媒体征集“讲诉您的教育初心”稿件,学校开展“不忘教育初心”主题朗读活动,专家学者更是纷纷执笔,分享他们对教育初心的理解与解读。
有的话深沉炽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发展并不一定必然提升幸福感,有时反而会与幸福感提升形成“幸福悖论”。不忘初心,教育的本质是增进人类的幸福,教育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教育的样子是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学习者事业成功走向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曾天山
有的话理性直观——
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上来,寻回初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让考试成为教育效果的一个局部阶段性自然呈现,同时,还要探寻更加丰富、完备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准确地考量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给出继续学习的方向建议——“有质量”,效果是最好的试金石。
——国家督学、天津第一中学校长 李新
有的话炽烈深刻——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更不可能按下后退键。教育人应常念及此,心怀敬畏,不忘初心。教育人的初心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或许是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默默许下的心愿,或许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或许是争做“四有教师”的誓言……但终归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密切相关。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教育人既要有开眼看世界的觉悟,也要有埋首念初心的定力。
——《中国教育报》评论文章
而更多的声音来自一线教师,他们每天面对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成长、真实的困境,他们抛开教學任务太重、个人时间太少、职称评定太难、家校关系需谨慎维护等等造成职业倦怠的一大堆困扰,回望自己当年走上讲台的初衷,温暖又走心。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一位老师讲道,“对于教育,我的初衷是这样的:努力让每一个儿童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灵魂高贵、干净,对多样的世界秉持宽容与尊重;给学生一点尊重,他会学着尊重全世界。”这个老师的初心,原来是“从儿童出发”的。
另一个老师讲得更有诗意,“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常常回想起第一次走上讲台见到的孩子们的样子。后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好在我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对教育怀着敬畏的‘年轻的老师。”
然而教育生活本身,肯定不能时时保持这样的诗意。不忘初心,是要在追诉情怀的同时,有更多的勇气、更大的决心去走好当下的路。知道“我是谁”“为了谁”“怎么做”,那么无论走了多远,都不会偏离自己内心的教育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