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图景

2018-06-05蒙石荣

今日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

蒙石荣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人们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2017年5月,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0月,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名为AlphaZero的机器不依赖人类的经验仅训练3天就战胜了AlphaGo,再次引发世界的瞩目。

人工智能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很多人抱有乐观的想象:教育将以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学习将由机器人提供,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创新与审美等方面的培育。

然而,利用新技术变革教育的途径总是充满荆棘与陷阱。人工智能技术在给当下教育结构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结构驯服与同化的可能,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人们要摆脱技术理性主义的魅惑,让思考的视野超越技术本身。

2017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2017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标志性事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指出,如果人工智能照着现在的速度发展,我们将迎来人工智能的奇点时刻,出现智能爆炸等情况,而这一切将催生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变革。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对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一些学者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抱有乐观的想象: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朱永新教授指出面对一个高度的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如果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替代它的将是学习中心;袁振国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将会给我们腾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泛在学习可以真正实现,提高教育效率、管理水平,改善评价方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钱颖一则对人们发出了警告,他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在具体政策层面,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不止于政府层面的政策规划,实际上在教育的众多领域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从日本制造的仿人机器教师“萨亚”、智能机器人Pepper到北京师范大学在网龙长乐园区成立教育机器人工程中心和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心研发的“未来教师”教育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巍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胖”,无一不显示了人们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

在安徽省合肥第六中学,学生们使用一个名为“智学网”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两个月后,原本年级排名仅第十二位的班级,学习成绩迅速提升至第一名。而这套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目前已经被全国220余地市近万所学校广泛使用。

然而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时,也不得不迎合应试教育对成绩和升学率的刚需,演变成应试教育的帮凶,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

另外,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一些学校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面临的难题。例如,开发人工智能的工程师不懂教育,懂教育的教师不懂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