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生猪规模养殖的影响
2018-06-05朱云芳
朱云芳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烟台 265400)
我国在养殖业的管理上一直没有形成完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体系和体制仍在构建当中。全国各地有无数人仍采用散养方式进行养殖,给政府管理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规模禽畜养殖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不仅是人类应该积极主动完成的事情,也是这几年国际宣传的热点。在我国规模化禽畜养殖所造成的污染是很严重的,它既影响了动物的生产率,也影响了养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生猪集约化养殖是国家倡导的发展模式,首先,通过规模化管理能减少散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上降低养殖成本,是人们通过养殖发财致富的必要手段。其次,集约化的生猪养殖有利于国家对动物养殖的综合管理,能改善以前动物乱用药物的现象,便于抽查检验,直接提高了猪肉食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学者对生猪散养生产效率研究的比较多,但是针对规模养殖的生产效率研究较少,所以通过分析和查阅资料了解环境因素对我国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率和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此问题作如下分析。
1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现状
1.1 全国规模生猪养殖数量持续上升
笔者通过网络检索和期刊资料查阅了近十年我国生猪养殖的数量,主要特点是从专业户向养殖场的转化,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国家政策施行,要求养殖户本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养殖业,不提倡私人养殖和个体散养。二是因为三农政策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养殖者朝着更高的经济效率努力。从2004~2014年这10年间,我国生猪养殖的数量从14884.30万头增长至28688.77万头,数量翻了一倍。生猪的实际出栏率由原先的8309.71万增长到40000.64万头,增大近5倍,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生猪的数量占36.40%。可见我国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率颇高,数量和占比增长很快。当养殖生猪的总数上升,与之相应的养猪相关品价格也有增多,比如猪饲料、免疫疫苗、疾病治理等,所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率是与数量增长成正比的。
1.2 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上升明显
规模化养殖场增多和猪总量的增多衍生的问题也增多,如猪的粪便、尿液、分泌物和病死猪的处理成为令人头疼的事情,从这几年的数据上看,中国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明显上升,仅2014年,由养殖场生猪产生的排泄物和各种垃圾达到了10280.84万t,同时生猪养殖所需要的化学氧量和总氮的排放量也逐日递增,尤其是化学氧量达到了1643.09万t的数量。这与环境保护的理念不符,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相悖,是未来规模生猪养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规模生猪养殖效率存在恶化趋势
规模生猪养殖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理念,需要以现代化养殖理念为基础,以科技力量为载体,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养殖者的养殖数量提高了,但是养殖技术效率却不尽人意。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在于养殖者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度。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政府一直担心的问题,政府因此也下达了不少政令,整顿规模养殖场关于养殖垃圾的处理。考虑环境因素后,养殖场的生猪技术效率明显下降,虽然下降幅度并不大,但是非效率地区数量的增加是明显的。其中养殖者的投入冗余是最根本问题,并且这种冗余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2 解决污染与生猪规模养殖效率的策略
尽管我国的生猪养殖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生猪规模养殖的生产率在达到一定峰值后开始下降,并且从环境角度看,规模养殖产生的养殖废物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那么如何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高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率呢?
2.1 消减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量
从技术效率的计算上可知,如果我国某地区的生猪规模养殖技术效率向前推进,那么其他地区的技术效率就算跟以前一样,也是一种落后现象。与‘逆海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相同。而养殖的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比较大,能缓解这一现象的措施是提高技术效率。随着高技术生产之间的技术效率不断上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重点改善高污染物排放地区的技术水平,让当地的生猪规模养殖朝着低能耗、低排放的道路上发展。第二,养殖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从现实角度引进猪苗,合理消化内部资源,同时改进生猪粪便的处理方式。
2.2 稳定猪肉价格、加强环境技术进步
养殖户数量的增多是因为生猪养殖存在不菲的利润,从经济学上看,当供大于求,则生猪的价格会下降,若求大于供,生猪的价格会上涨,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要改善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混乱状态就要从现实角度稳定猪肉价格,让猪肉价格在供大于求、求大于供的时候都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动,价格的反复波动会影响生猪规模养殖的技术标准和生产率问题,所以政府需要构建完善的动物食品供求市场体系,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稳定猪肉价格,实现生猪价格的持续稳定。然后在控制猪肉价格的基础上加强环境技术的改革,加强环境技术的改革重点在于提升总技术水平,缩紧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前沿面,目前我国对生猪规模养殖的污染物处理水平还比较低,以扩张期望产出成为禽畜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
2.3 以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增速促进生产率增长
首先我国的规模生猪养殖生产率受到技术效率的恶化和环境压力的双重影响,如果想从这两个角度改善问题就要进一步从养殖户的期望产出扩张和非期望产出之间促进技术管理的增速。也就是说技术效率的提高不能仅依靠养殖户个人,技术主导的生猪规模养殖一方面需要养殖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改善农户自身的生产效率,提高个人意识才能促进技术学习和引进。现在很多规模养殖管理问题难以解决与养殖户个人的素质有不少关系。既然目前生产率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和技术效率的双重压榨,就必须追根溯源直面问题,解决事情的最核心部分,让生猪养殖的生产要素能朝着未来发展的重点提升所在。
3 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环境污染制约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生产率等许多问题,首先,养殖场和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并不意味着养殖生产率的提升;其次,养殖中排放的动物粪便、病死猪需要更好的技术处理;再次,目前我国的技术效率跟不上生猪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又被环境因素约束,整体发展存在不少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的通力合作,在不断改进中进步。
[1] 董红敏,等.畜禽养殖业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计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01.
[2] 周天墨,等.中国分省畜禽产污系数优化及污染物构成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14,04.
[3] 张晓恒,等.中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估算——以粪便中氮盈余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