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在战争中创造的奇迹(中)

2018-06-05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气球科学家日本

科学家献出的胜敌良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神风”攻击队的“自杀飞机”,在太平洋上给美国的航空母舰和其他舰只带来很大威胁。怎样对付它们呢?美国请出了科学家共商对策。

科学家们详细分析了477次舰只遭受“神风”攻击队攻击的记录后提出,防御的方法应因舰而异。在海上,大舰只的摆动影响射击精度并不显著,因此,它应充分发挥对空火力,担任击落敌机的任务。小舰只摆动大,射击不易命中敌机,应作“之”字形运动,尽量减少损失。对大舰只来说,横向发挥火力要比纵向好得多,因此一般情况下应以横向迎战为好。但是,当敌机从低空攻击时,大舰横向虽能充分发挥火力,但受敌攻击的横截面增大,因而此时应改为纵向迎战。

美军太平洋舰队按照这一对策改变了作战方法,果真日本空军再也不像开始那样威风了。

1941年3月,英国空军上将鲍希尔听从科学家的建议,成立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作战研究小组”,共同商讨装备使用的最佳对策。当时,英国皇家空军用来攻击德国潜艇的深水炸弹,命中率只有2%左右。有人提出应尽快研制出命中率高的炸弹,有人则认为应把重点放在研究炸弹的使用方法上。众说纷纭,决策者很难做出决断。

数理统计学家威廉斯教授运用统计方法从空军驾驶员记录的大量数据发现,约有40%的飞机是在潜艇下潜深度只有20英尺~30英尺时,就投放了深水炸弹。而他们的深水炸弹都是定在100英尺~200英尺的深度爆炸,问题就出在定深标准上。炸弹在100英尺~200英尺深度爆炸时,潜艇还没有潜到这一深度,当然就无法发挥作用,炸不着潜艇了。

威廉斯教授以“作战小组”的名义,正式向军方上报了这一很有说服力的报告,并申述了自己的建议:应重新制定深水炸弹的定深标准。鲍希尔上将看了报告后非常信服,很快采纳了威廉斯教授的建议。在之后的交战中,英国皇家空军炸沉德国潜艇的数量,一下子提高了5倍多。

工程师发明的藏匿新技术

1942年初的一天,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收到一封发自波罗的海海岸秘密实验站的电报。工程师罗森施泰因在电报中报告了他在实验中利用偶极子可以抵消雷达的新发现,并提出了制造干扰对方雷达的新式电子武器的设想。

罗森施泰因的发现无疑是军事科学的一大进步,这使戈林又喜又惊。英国海军和空军的雷达曾一度使他大伤脑筋。干扰了对方雷达,无疑等于挖掉对方的眼睛。可是他转念一想,德军保卫本土,也是凭借和依赖雷达,如果这一发现一旦被英军窃取利用,就会祸及自身。他权衡再三,决定先把这一发明藏匿起来,于是下令烧掉了关于偶极子的报告。

说来也巧,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科学家科兰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了偶极子的作用,并很快得到军方的重视。英军用金属箔制造了一种代号为“月光”的电子装置,并在1943年7月27日对汉堡的大空袭中,突然把这一新装置用于实战,使汉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及时应用于军事,必然产生新的装备和新的战术。这是战争在另一个领域中的竞赛,主动权常常归于捷足先登者。封锁或忽视新技术的运用,只能给战争埋下失败的祸根。戈林藏匿新技术,恰如把头钻进沙堆的驼鸟那样愚蠢。

气象学家派遣的“纵火犯”

五颜六色的气球把节日装扮得更加热闹,把群众队伍点缀得更加壮观。当庆祝活动达到高潮时,随着数以千计的气球一起升腾而起,群众热烈的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气球,这个少年儿童所喜爱的玩物,给节日增添了光彩,给人们带来了欢歌笑语。

不过,由于气球的品种和规格不同,它们的用途也各有所异。气球不仅以其多彩的风姿,跃入生活的画卷,成为孩子们的喜爱之物,它还曾板起阴森的面孔,登上战争的舞台,导演出一幕幕惊人的话剧。

气球曾带着探空仪器升入云层,为军事行动提供气象资料;气球也曾带着传单随风飘移,为瓦解敌军而展开攻心战;更令人叫绝的是,气球还被用于“火攻”战术,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西部地区发生了一连串的森林火灾,茫茫林海,熊熊烈火四处蔓延。开始人们搞不清火灾原因,还以为是“天火”!可是接二连三发生森林大火引起了美国官方的关注。于是,美军派出大批人员在失火地区日夜巡视,逮捕纵火犯。但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个纵火犯的影子也没有发现。后来,在一次搜查中,巡视人员偶然发现一个气球飘浮在森林上空,当气球一降落,森林就燃起了大火。这个异常情况的发现使他们终于揭开了发生大火的谜底:原来,气球就是纵火犯!

当时,日美两国是敌对国,但是两国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相距8000多千米,而且地球上的风向变来变去,气球怎么会按照日本人的意愿飘到美国去呢?

早在1942年秋天,日本的一个军事气象学家在东南亚受到美军飞机的袭击。之后,他一心想要报复美军,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气球带上定时燃烧弹,利用地球上空的一条“温带急流”把燃烧弹送到美国去。这条“温带急流”距离地面10千米高,有几千千米长,几百千米宽。那里经常刮着强西风,风速可达每秒30米以上。它在地球的上空,就如一条弯弯曲曲的空中河流,断断续续围绕地球一周,其中一段恰好在日本和美国上空。日本这位气象学家长期的潜心研究和极有说服力的论证,赢得了日本官方的支持,于是,施放气球燃烧弹计划获得了批准。

这条风带可真厉害,如果飞机不小心飞进去,就会上下颠簸,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但是如果掌握了它的规律,就如同顺着河流放一个木排一样,很容易把它送到目的地。日本军方就是利用这条自然存在的“温带急流”,从1944年11月至第二年4月,把9000多个带定时燃烧弹的气球,施放到“温带急流”中。气球燃烧弹果然随着强西风飘移,只用两三天的时间就飘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从而给两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猜你喜欢

气球科学家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假如我是科学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找气球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气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