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焕发活力
2018-06-05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 宋 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持续发展。
一、以生为本,深刻认知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是教师发展的对象、服务的对象,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因,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学生只有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主动思考,深刻理解和运用学习的知识,发展素养。
教学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是学生成长、学习、体验的场域。学校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空间,是学生生命体验的复合场域。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学生生命属性中特别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今后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以及生命价值的体现。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教师曾做出过这样一连串的追问:“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迷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叶澜教授的一连串追问,就是在探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全身心投入,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教师和学生不仅仅只是教和学,而且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以生为本,焕发课堂活力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我校以“课程、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为契机,转变育人观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丰富“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内涵。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地理组积极探索“激励参与”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激励参与”教学模式得到全国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先生的支持和肯定,并多次在天津市、区、校及外省市交流推广。
教学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要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担负起激发学生潜能的责任。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
心理学的试验证明,不同的教学方式所拥有的平均记忆率相差极大,根据“学习金字塔”(见图)的解析,(1)至(3)属于被动型学习,(5)至(7)属于参与型学习。越是处于被动型即塔尖的教学方式拥有的平均记忆率越低,越是处于参与型即塔底的教学方式拥有的平均记忆率越高。各种教学方式拥有的平均记忆率从塔尖到塔底的顺序,亦即“从劣到优”的排列为∶(1)教师讲解5%,(2)阅读10%,(3)视听教材20%,(4)实验器材 30%,(5)小组讨论50%,(6)自身体验75%,(7)教会他人90%。我们倡导的“激励参与”教学方式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兼容“个别学习”“协同学习”,尤其可以充分发挥作为“协同学习”的(5)(6)(7)的优势。“激励参与”教学模式可以真正摆脱拘泥于死记硬背、低阶思维的“表层学习”的状态,实现深度学习。“激励参与”是高品质的学习,原因有两点:其一,优质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僵化的知识,而是基于体验、基于理解的知识;其二,不满足于低阶认知能力,而是追求高阶认知能力。这就超越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或者说超越了“双基”的概念,摆脱了“表层次的学习”。
由于地理学科文理兼容,既有文科特点,又有理科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动脑用心,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采取在课堂上用生动语言吸引学生,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课下找学生谈心、制定近景和远景目标、在作业和试卷上写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随着地理知识的丰富、成绩的进步,获得的愉悦和自信就慢慢地成为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随着学生地理学习热情的提高,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参与方式包括:思(思考)、写(笔记)、听(听讲)、说(表述)、练(练习)、记(记忆)、议(讨论)、结(小结)、讲(讲题)。九种参与方式中,给别人“讲”,并讲清讲懂,是难度最大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金字塔中记忆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这里的“讲”,实际上是让学生当小先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主体参与讲解。学生由于多年的习惯,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愿意讲解、展示思维过程,学习方式的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双料专家——学科专家和发展专家。换言之,优秀教师不仅通晓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洞察学生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精力,用极高的热情,不断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配。
实践证明,“地理小先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地理小先生”们需要提前准备习题、认真“备课”,与同学探讨各种解题思路,把每一个选项都弄清楚;在讲题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有的问题是一个“小先生”解决不了的,教师会引导“小先生”结组讨论解决问题;“小先生”结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补充讲解。通过做“小先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方式从竞争的个人主义学习转型为合作性的集体主义学习,与教师的交流也多了,师生感情深了,学生的体验也更加丰富。
“地理小先生”对于精心准备的题目,记忆深刻,理解加强。讲过题的学生大都会要求再当“地理小先生”。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也活跃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做“地理小先生”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学习、体验的场域。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在我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我校地理组“激励参与”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获得更精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