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入户话“三变”
——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扶贫侧记

2018-06-05

甘肃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镇三变药业

■本刊记者 魏 翔 文/图

农村“三变”指的是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效应,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机制创新。

3月26日,记者一行先后来到会宁县杨崖集镇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和部分农户家中,通过实地采访,对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公司+标准化基地+特许农户”的产业链经营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见证了“三变”给当地农户带来的新变化。

黄土地上的新希望

这一天,会宁的风很大,驱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基本不敢开窗户,一开尘土就进来了。到处是山峁,配上大大小小的梯田,像小孩子搭的积木一般,看上去仿佛是信手拈来的模样。毕竟是春天到了,山野里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放,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都静静地绽放,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沿途,有不少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春耕的景象是很动人的,你要知道,他们播撒的是满满的希望。

来到杨崖集镇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只见成捆的黄芪种苗摆放在地头,细长的黄芪种苗有着土黄的色泽,和人参的颜色差不多,顶部有乳白色的嫩芽,大都半寸见长,嫩芽最上端有一点浅浅的玫红,清新之中,透出一些欢喜来。

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的几位专家也来到现场,对农户进行黄芪种植技术指导,农户对专家的到来满心欢喜,他们仔细聆听专家的讲解,平时在种植过程中的疑惑也适时拿出来请教,几位教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

不一会儿,农户和黄芪播种机都开始忙碌了。黄色的土壤绵软中带着湿润,几个农户坐在播种机后排,播种机往前开,他们就将放置好的黄芪种苗从几个圆孔中均匀地丢进去,黄芪种苗就到耕好的沟里了,播种机开过去了,自动就将黄芪种苗覆上了一层土。

驾驶黄芪播种机的是来自会宁县太平镇何川上湾的李志鹏,他告诉记者,这次他主要是负责相关农机示范推广的,这也有利于标准化种植。他也有自己的合作社,叫会宁县垣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自己也种黄芪,种了600多亩呢,只要尝到了甜头,自然就想扩大规模了,有政府的好政策,加上有长征药业集团的这样的有实力的公司做后盾,我们心里踏实得很呐。”李志鹏信心十足地说。

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晋小军教授对记者说:“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选择杨崖集镇作为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是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的,这个地方处于会宁县东南方位,很适合种植黄芪,你看眼前的这个黄绵土,肥沃疏松,此外,这个地方属于半阴湿地区,种植黄芪很有优势,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没有污染,这对于保障药物的品质十分重要。”

采访过程中,晋小军教授也会和记者开开玩笑,对着镜头,他幽默地说:“别看我长得不是很帅,我的声音还是很洪亮的。”

要保证药材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规范管理。“首先,苗子要选对,质量不好的苗子肯定影响药材质量啊,这些黄芪种苗都是长征药业集团免费提供的,农民不需要掏一分钱;其次,这个种植基地的黄芪是以有机肥为主,坚持人工除草,不使用化学除草;再一个就是管理,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长征药业集团以市场、加工、种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具有竞争优势。”晋小军教授向记者介绍道。

已经接近中午了,农户和专家在田间地头正聊得欢。一位农户向专家请教种苗的存放问题,专家告诉他,不要把所有种苗对方在一起,放一层种苗,铺一层湿润的土壤,要一层层地隔开才行。这样的一问一答,让农户和专家之间没有了隔阂,就像拉家常一样。太阳懒洋洋地挂在空中,注视着万物。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药材产业专家院首席专家陈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会宁全县干旱,但东南有几个乡相对湿润,适宜种植黄芪、甘草等中药材,这几个乡土地面积大,在白银很有优势,长征药业集团请我们来进行指导,这其实对当地农民帮助很大,种植药材让他们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我们积极帮,老百姓积极种,技术上得到了保障,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土地入了股,劳动有报酬,亩产量达到要求的,还有分红奖励,机制灵活,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村“三变”的总抓手

会宁是农业大县,山区旱塬地域占比大,传统农业种植面积相对较多。但长期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直接影响着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民众的生活口粮,进一步牵制着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局发展。

面对这一局面,会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发展,极力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及时提出了“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基础设施促增收、民生保障上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有效推进蔬菜、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杨崖集镇有种植黄芪等中药材的传统,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公司+标准化基地+特许农户”的产业链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包括市场对接、种苗引进和规范管理等,坚定了老百姓的信心,有了保底收入和分阶段收益,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三变”改革让企业和老百姓对接起来了,成了利益结合体,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为了推动中药材种植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会宁县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的目标任务,并在中药材种植机制上进行了探索。积极引导发展合作社,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种植大户”等多元化机制,逐渐形成了从一家一户分散式、粗放式种植逐渐向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种植新模式。

杨崖集镇属会宁南部二阴山区,地处华家岭山下,早年大规模植树造林,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林带面积较大,总面积4.87万亩,各村都有林场。为使群众就近有市场,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场、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乡上已兴办起3个集贸市场(杨集、水头、双岘),商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杨崖集镇党委书记杨恒向记者介绍说:“正是因为我们这里的黄芪标准化种植品质好,才被甘肃农业大学选为科研教学基地,农村‘三变’最主要的还是要走产业化的路子,要靠龙头企业带动。我们去年就形成了‘三变’的方案,今年落实,我们的特色产业培育2017年达到8500亩,今年还要扩大,过去,钳制我们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劳动力不足、难以和市场对接,经过细致调研,我们选中了长征药业集团,公司实力强、机制活,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具体来说就是农户以每亩150元入股,日常的田间管理有劳务费,等于是挣工资着呢,等药材成熟了,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的,老百姓还有10%的分红,除此之外,农户还能享受政府每亩500元的补贴,每户能享受5到10亩不等。”

2016年8月,中央农办关于《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的调研报告,将“三变”改革概括为: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探索入股;无奇不股,气候资源、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技艺等都能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来干;无人不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现在已经推广到城镇的贫困户。但无论怎样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通过“三变”改革,实现“耕者有其股”。

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保障,政府与企业多方努力,让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杨崖集镇“三变”改革的春风拂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农民的日子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笔让农民满意的账

杨崖集镇黄芪标准化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结束后,在杨崖集镇镇长袁应军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杨集村剪岔社村民闫斌家,想一探“三变”给他家带来的新变化。

车走在乡间窄窄的小路上,我们一边欣赏着窗外田野里的风光,一边忍受汽车的颠簸。来之前,我们就听说这里的“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放眼望去,还真是没看到垃圾。走了一段,袁应军镇长提醒我们,小心,前面的路不好走。话音才落,只见汽车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几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乡间的路,还真是充满了崎岖。

来到闫斌家,他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进门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小心,别碰了头,一边就将我们让到了院子里。砖瓦结构的一院房子略显陈旧,但收拾得整洁明亮。

“去年我种了5亩黄芪,今年种了15亩,两三个星期前刚与长征药业集团签完合同,保底收入加分红、政府补贴这些算下来,一亩地一年能有两千多元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闫斌和妻子一边将晾晒的党参收拾停当,一边告诉记者。

他掰下一根党参递到记者手中,笑着说,你尝尝,这个能生吃的,是甜的。

今年54岁的闫斌双手因劳作而显得粗糙,但脸色红润,一根白头发也没有,眼里流露出喜悦来。交谈中记者得知,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26岁了,目前在外地打工,另外两个还在念书。

“老大在外打工,一年下来,能赚上钱吗?”

“打工么,能把自己顾住就不错了,存不下几个钱。”

“现在种植中药材收入可观了,孩子有没有放弃在外打工,回来发展的念头?”

“可能有吧,尝到了甜头,他应该也会动心的。”

闫斌家是建档立卡户,过去比较贫困,他告诉记者,去年就知道了“三变”改革,所以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这样一来,之前贷款的5万元也就不愁没钱还了。

李明山是杨集村剪岔社的社长,他家今年种了30亩黄芪。“这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过去我们种的中药材规模小,都卖给小贩了,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和长征药业集团签了合同,农民心里有底了,也有奔头了。”李明山兴奋地对记者讲述着。

杨崖集镇镇长袁应军对记者说:“我们的特色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到现在逐步形成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劳力不足、资金缺乏,没有规范管理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通过与长征药业集团的对接,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不少在外务工的人也都回来了。”

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改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推动三产融合,同时,这也是增强脱贫稳定性的有力抓手,让农民直接受益,是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的关键一招,可有效破解决村集体“无本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还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三变”改革,既带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撂荒的土地得到耕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具有多重价值。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闫斌领着记者来到了他家的地里,告诉我们哪里种的是小麦,哪里种的是中药材,他家一共有18亩地,同样是这些地,以前辛勤劳作,也只能吃饱肚子,现在种黄芪,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望着眼前的土地,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村子里是安静的,偶尔从巷子里传出几声狗的叫声,春天的乡村并不寂寞,各种颜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轻吐着芬芳。

猜你喜欢

集镇三变药业
首爱药业
康洁药业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悦康药业
扬子江药业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