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之我见
2018-06-04陈月转
陈月转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45-01
常规问题一直是所有老师常抓不懈的话题,也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细节入手
入园初期,幼师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关注每一个孩子,对那些分离焦虑表现不是很严重的孩子,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比如洗手、拿东西、吃饭等更为细节的东西。
孩子做到了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记得表扬鼓励一下,让孩子产生继续把这些行为持续下去的想法。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情绪变得平稳,能够参加集体活动,老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培养常规、习惯的活动了。
2.循序渐进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能长大的!老师们在培养幼儿常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过于着急,以期一蹴而就!常规培养的内容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不能一步到位。
孩子才来幼儿园,不习惯有约束,一下子提了太多的要求,孩子记不住,也接受不了,就会产生挫折感,从而不愿来幼儿园。老师可以先培养孩子讲卫生,然后延伸到整理玩具,再到认真倾听等。
3.家长沟通
教育孩子,首先要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特别是在面对刚入园的幼儿时,老师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老师可以先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孩子每天要进行的活动,了解幼儿常规的内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请求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进行练习,再有就是记得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时刻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切不可放松懈怠,让孩子好不容易培养的常规付之东流。
4.内容游戏化
孩子天生就爱玩儿,有好奇心,喜欢模仿他人,对形象化的东西更有印象,还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拟人化,这些都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于是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常规培养游戏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对常规感兴趣!
培养孩子独立用餐,我们可以在娃娃家准备一些塑料勺子、食物、玩偶之类,吸引孩子用喂饭的游戏联系进餐技能。在吃饭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吃饭时不要掉饭,把饭吃干净等!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悉心呵护。孩子上课爱讲话,环节活动又惹事。老师可给这些孩子多一些关注,并给他们一些正面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表现好,可以得到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认可。同时,老师要用眼神、手势等给孩子暗示,让他们意识到你时刻都在关注他,感受到爱。
4.2适时表扬。孩子们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良习惯,上课变得好动,坐不直……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如XX坐不好,当他坐得不错时,就开始表扬他:"看XX小朋友的腰挺得多直呀!"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会积极模仿的。
4.3多点耐心。有些孩子上课爱走动,老师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着急,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如:看到孩子离开座位时,老师走到他面前,弯下腰悄悄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做个听话的孩子,是吗?"。孩子听到后,会马上回座位坐好的。
4.4善用奖惩。对于那些生性顽皮,屡教不改的孩子,该批评的时候,要严厉批评。让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并要求其改正错误。这样的批评,也让其他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是不能做的。
4.5明确规则。有些孩子教学上有些活泼,老师要明确规则,提示次告诉孩子--活动时要坐直、想发言要举手、认真听老师讲……同时,老师还要从自身出发,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激起孩子模仿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个体年龄越小,行为的可塑性就越大,动力定型就越容易。一日常规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期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班级管理》,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唐淑,虞永平。
[2]《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2012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文霞,王翠霞。
[3]《从小养成好习惯》,2009年,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作 者:方明
[4]《幼儿常规教育指導手册》,2013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作者:莫源秋 韦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