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

2018-06-04胡文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问题

胡文萍

【摘要】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国家越来越需要創新型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们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关键。数学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场地,老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并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 创新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2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老师要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条件。在中小学的数学教育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的提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对新奇的事情能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拥有求知的欲望。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挖掘中小学生内在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下面,笔者简单谈谈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一、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并且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题目的练习。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几乎就是在进行纯数学知识的交流。在老师的教学意识中,学生们的重要任务是掌握数学知识,而老师的任务就是传授数学知识。因此老师没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并没有进行创新型教学活动的设置,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活动单一枯燥

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习惯性的采取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几乎整堂课都在进行题目或者知识的讲解,老师没有注重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参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没有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对数学课堂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缺少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数学是一门充满趣味性与探索性的学科,然而在当前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缺少创新型教学活动的设置。在课堂上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只是的传授,老师没有挖掘学生们内在潜力的意识,相应的也没有进行探索性教学活动的设置,导致学生们创新能力难以提升。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充满兴趣,那么他就会对这件事尽心尽力,就会积极主动的完成这件事。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那么他们就有前进的动力,就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逻辑性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个探索,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们前进的动力,也是学生们积极探索、积极创新的动力。因为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因此学生们能够越发积极的进行数学的学习,并且能够自主的去进行一些创新的活动,从活动中挖掘自己的潜力,从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也可以增添一些生活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2.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们的引导者。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传授学生们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学习、自主探索。创新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通过“学会”而形成的,而是以“会学”为基础而养成的一种能力。老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要去培养学生会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得学生通过“会学”,逐渐养成主动探索、创新学习方法的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设置具有引导性的教学环节。例如,在习题的讲解中,不要直接给学生讲答案,而是给予引导性的提示,引领学生不断的思考,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解答题目的时候,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还能针对这道题目提出其他的问题并且解答一下吗”。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明确。

3.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们不断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拥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能够不断的向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们的评价往往是以成绩为主要评判依据的,没有注意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们的发展,也不急于学生们的学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从多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少一些批评,给予学生们学习的动力。老师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成绩,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考虑到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更加的公平公正。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们自主的探索,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为了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老师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也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13,(01).

[2]张钱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3).

[3]王会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祖国(建设版),2013,(02).

猜你喜欢

中小学创新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