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2018-06-04左太萍
左太萍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表明,食品问题已提升至战略决策地步。本文以食品生产过程中小作坊加工及销售管理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凸显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意见性策略。
【关键词】食品安全 小作坊 监督管理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重要性
食品安全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整个食品生产链中占据重要作用。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状况来说,就2018年1月23日,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2017年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23.33万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情况显示,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从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污染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普遍;违规使用添加剂、非法添加仍是顽疾,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多发易发。
调查结果显示合格率较高,但是作为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食品问题永远高居不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比如:“化学药剂泡猪蹄”、“地沟油制售零售油”、“黑作坊化学物漂豆芽”等问题,以及曾经的“毒奶粉”、“假肉包”事件,都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得食品监督问题一度被质疑,推至风口浪尖。总体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对食品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其安全问题并有得到重视,而是在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人们维权意识提高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相较国外而言,起步较晚,从最初研究概念阶段到现在的生产、加工实际操作阶段,有许多国外研究方式值得参考和借鉴,因此,对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工作道路长且艰难,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调查分析。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重要性
《食品安全法》是这样定义“食品安全”的,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包括食品在种植、包装、销售过程中,都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能存在有毒或者是危害消费者及后代的隐患。食品生产加工是对食品本体进行修整重塑的过程,是食品生产的主要环节,只有严格对本环节进行把控,才能有效遏制危险事件的延续。
当下的小作坊加工生产,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占很大部分。食品小作坊,是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和个人。因食品小作坊生产条件简单,质量控制能力较弱,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在面对大批量食品生产时,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难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根据市场需求,无证经营的小作坊从中获益,导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近段时间,很多地区对小作坊进行抽检,部分地区命令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食用油、调味品;酒类;冷冻饮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云南省也在推进《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对云南白酒市场进行了整顿,提升酒类饮品质量安全。而在目前热门的微商市场中,也时常可以看到许多出自“小三无”作坊中的无名面膜。
食品作坊的规模较小,其合法性得不到有效监督和保障,在利益驱使下的食品加工,脏、乱、差就存在于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应是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
三、食品销售安全管理重要性
食品安全包含生产、经营、销售环节的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严格把控后,传递到消费者受众还需要经过重要的传播环节,那就是销售过程。不管当下社会市场如何,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买卖,最终都是以实体形式到达消费者手里,对该程序的严格把控是食品安全的最后关口。
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界定还包含对于食品在销售过程中,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他人食物中毒或是致使患疾行為,属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当下食品的销售过程因时代经济力量与科技力量并驾齐驱,人人都借以“互联网+”新思路来销售食品,从中导致的销售安全不能得到全面监督。在以传统销售为主的阶段,食品都是以实体店或实体展示进行销售,人们可以在现场进行挑选,有问题及时当面进行沟通,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戒备心并不是很强。原生态、绿色食品居多。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文化下,对食品的选择种类繁多,人们对食品安全缺乏辨别,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然而作为互联网食品交易行业也越来越因为其方便快捷而深得人心,最初人们接受的“淘宝”仅停留在服饰等外在用品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试用后,人们对线上食品交易有所接受。线上虚拟采购超市仅依赖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信誉支撑,人们对商品的选择全凭借平台提供的“虚拟环境”来做判断,对于大多数认知水平较低的群众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买到次品,或者说整个销售过程都是在虚拟平台上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并不能做到有效监督。
结合当下销售渠道来谈,传统的销售渠道互联网虚拟平台更利于监督,然而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与网上采购,在今后的食品销售渠道监管上,应做好对实体食品销售行业的监管,更应该努力完善线上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最终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四、从根源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
首先应该从消费者本身出发,消费者理应提高自己对食品安全与否的辨识度,树立关乎切身利益的认知。社会的复杂与繁琐致使人们在选择信任过程中,更注重以过往经验和经历作为判断的标准,简而言之,最终信任的是自己,只有提升H身认知,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才能有效减小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其次是政府部门对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的严加把控,食品安全需要一定的标准,标准即原则和制度,这样的内容文本取之于国家,用之于政府,施之于商人,只有政府部门对国家政策严加解读,才能有效执行下去,在制度的指导下,生产和加工有明确的方向。政府担任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只有通过政府的监督和鞭策,才能保证行业的有序进行。再次,立足于国家社会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相互监督关系。政府对行业的监督,作用反馈于社会大众;大众对政府的监督,效用反馈与社会行业发展状况;行业对政府与大众,最终回馈于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只有相互之间形成互助、监督的良性循环过程,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