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疑”甚可爱追问亦精彩
2018-06-04席学玲
席学玲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本源",而现实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通过阐述问题意识的内涵,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現状,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53-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万,起点是一问"可以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一切创新思维都是从问题意识开始的,不会提问,就没有创新。只有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起点,所以我们应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表述问题,将问题意识作为纽带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笔者曾对部分学校五、六年级学生做了问题意识的调查。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高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以下弊端:
(1)没有机会提问。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没有发言的机会,更没有提问的时机,教学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环节均由部分优等生包办代替。
(2)没有问题可问。受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语文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现象还时有存在,学生养成了不思考、不提问的惰性,习惯于等待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或结论。
(3)不愿不敢提问。从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刚步入青春期,上课更不愿举手发言或提问,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和同学轻视、取笑,宁可把问题装在心里,也不敢提出来。
(4)不知如何提问。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即使碰到问题,也不知怎样提出来,更谈不上提出有深度、有创造性的问题。
2.激活问题意识的方法
2.1示范提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作好示范,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从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与兴趣。学生一旦领悟了"发现"的诀窍,他们就会主动地求学。这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能让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使之产生问题。教师的讲课内容应加以浓缩,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2.2教给方法,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请学生就某个主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时,孩子们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之类不适合研究的问题。
3.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3.1创设宽松气氛,减轻提问者的心理压力。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学生提出问题时常有种种顾虑,他会担心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被人嘲笑,会担心提的问题和课文学习没有关系而被拒绝。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从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3)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组合交流来解决。
3.3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和处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面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现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一面也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3.4运用评价,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当让学生逐步了解到问题是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始提出问题时,往往比较肤浅,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大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来判断,谁的问题提得好。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评价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层实施。教师要努力地让各部分学生都有向上突破的更大空间,从想提问---能提问---善提问……分层评价,从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2)评价采取不同的方式,百花齐放。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伙伴互评和自我评价。因为小组、同伴的评价往往更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更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更利于发挥评价的广泛性、真实性、激励性。
让我们都来重视"稚疑",使语文课堂成为关爱的课堂,人性的课堂,让师生一起静静地徜徉于"稚疑甚可爱、追问亦精彩"的境界中,一起聆听生命的律动,聆听花开的声音,旅行于感怀的畏途。
参考文献:
[1]马艳红.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5,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