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概述

2018-06-04黄凯

商情 2018年13期
关键词:研究发展

黄凯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兼业化越来越普遍,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加快发展,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 研究

一、研究意義

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其发展突破了传统第一和第三产业中的限制,实现了农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交融,同时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素等将有助于理解如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其进一步发展对于农业和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

从实践上看,一方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生产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从微观层面看也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农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困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两大难题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对于前者“谁来种地”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法就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截止目前,我国大约35%的农村土地得到扭转,农村土地流转初见成效,“谁来种地”的难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如何种好地”的难题越发突出,这就需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解决,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模式等对于解决“如何种好地”这一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来讲,这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要素来看,Akino(1975)通过研究农户的服务需求后得出:对于农技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农户的需求意愿较强,需要加大对这些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从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制来看,Francois(1990)认为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是以生产的专业化作为前提条件的,在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的生产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因此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农业生产性服务性服务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来看,王方红(2010)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研究了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为农民生产的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并提出了6种具体的发展模式。姜长云(2011)通过对国内不同区域进行调研,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并对其发展的具体模式进行了归纳。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裴琪(2010)认为在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中,产前、产后服务发展较为落后,应当有待加强,同时产后服务相比产前和产中服务的发展更为滞后,应当着力解决产后服务落后的问题。吴宏伟(2011)通过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研究后,指出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存在农业专业化程度低、财政支持不足、供求错位、供不应求、服务程度低等问题。

三、内涵与特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指服务于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农业生产性服务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作业的链条,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生产,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农业产业链的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分类来看,产前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产中服务主要包括农技推广、农产品病虫害防治、农业信息咨询等;产后服务包括农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等服务,而这其中农业金融服务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全过程。

基于上述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理解,可以基本概括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中间投入性:中间投入性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农业和其他类型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使用,是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它是通过影响农业从业者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输入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转化的,在生产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最终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消费不是一种最终消费,而是为了生产,为了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的中间性的生产消费。

(2)产业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是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创新和产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农业,并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它的产生使得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不断加强,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也会不断增强,产业之间的融合也将更加密切。

(3)生产专业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化的分工也在不断细化,农业生产的专业性也会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外包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所谓服务外包是指现代企业为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由外部优秀的专业机构来承接其业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服务外包领域的不断拓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性也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巢文.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关凤利,裴填.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10,04:76-78.

[3]姜长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举证:自安徽观察[J].改革,2011,01:74-82.

[4]刘楠,张平.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08:65—68.

猜你喜欢

研究发展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