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封面设计
2018-06-04刘静
刘静
作为一个文学图书的设计师,首先应该要做的一个功课就是对文本的了解,去阅读文本,从文本中间去发现能够设计使用的元素,把文本的这种文学语言转化成一种广大读者能够接受的、能够看得懂的一种视觉语言。所以我在拿到贾老师的文本进行设计之前,对文本、对前言后记进行很长时间的阅读,从里面挖掘了一些可设计的元素,或者说从文本当中体会到一些贾老师写作的用心。
比方说我们在后记里面,我看到一句话,就是叫“一尽中国人的世事,完全中国文化的表演”。所以我觉得贾老师的这部作品应该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故事,贾老师的题记里面也提到,他把这个秦岭当成一个中国文化的龙脉,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和南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想了很多的方法,也选了很多素材。比方说用山的形象,用平视的山、仰视的山,甚至包括俯视的山,这种种形象都进行过尝试。但是尝试以后觉得,如果用了具体的山的图形以后,这个图形会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所以和贾老师的作品从小处入手来反映整个中国大的文化、历史,相比较而言就局促了。所以我们想它既然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一部作品,我们能不能用更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元素来表现,所以才想到了用一个毛笔绘制出来的一条浓淡焦润不同的这种墨道来反映表现秦岭的形象,而没有用一个实实在在的山来表现,可能这样更有一些意象性。
我们确定了这个大的原则以后,后续的有些很多细节相对来说就好处理了。比如在这部作品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男女主人公陆菊人和井宗秀,他们的一个感情线,在整个大的作品当中也是一条很细的,红红的一条线。维系他们两个人感情的一个道具,就是从陆菊人带来的三分地里挖出来的一个古铜镜,我们在设计上选择了一面古铜镜作为设计元素,把这个古铜镜处理成偏黄偏绿的色调,形似一轮明月,和这个浓淡的这种墨色形成的秦岭融合在一块,希望能够表现出,在大的历史环境下个人的,一个个体的命运总是和这个大的国家和潮流的命运是裹胁在一块儿的。在这个主题和这个设计语言的使用下,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本》的图书形象。
最近几年贾老师在我们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的图书,《古炉》、《极花》、《老生》都是由我来设计的,我在设计贾老师的作品当中,也能够体会到贾老师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沉的爱,所以我们在做他的设计作品的时候,要体现一个博大的、宏大的视觉语言、视觉关系。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在做《古炉》的图书设计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稿的设计。我们大家读过《古炉》也应该知道,贾老师想通过这个古炉村,这个出产瓷器的古炉村,来指代整个的中国大地。我们在设计当中,包括和责任编辑、和贾老师的沟通当中,我们听到了一个细节,贾老师在写作《古炉》的时候,他是在一个窗前写作,每天随着早上到晚上的时光流逝,阳光照在这个书桌上,有一个光线在流动,这种光影形成了一个时间的流动。
《古炉》这部作品的章节是按冬、春、夏、秋、冬,这五个章节来区分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把这五个章节页,使用了贾老师的文字手稿,同时把这个章节的手稿处理成一个斜着照进来阳光的窗户的形象,用五个角度不同的光线来显示写作的时间感,我们把這个元素同时也用在了封面上,透过一个窗户去折射、去映射一个时代,一个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这种变化。用具象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一种抽象的概念,这是我在为贾老师的图书做设计当中得到的一点点体会。
选自《编辑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