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心实腹”对学练健身气功的启示

2018-06-04司红玉尹宁宁张婧

健身气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气气机虚心

司红玉 尹宁宁 张婧

虚心实腹的原意来自《老子》:“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从养生角度来说,它描述的用意识自我诱导、控制入静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弱化甚至停止神志活动,来实现虚无的心态,便会使腹部萌发“真气”而充盈、充实,促进脏腑机能壮实而强其骨。虚心即为空心,静心之意,正所谓“心中无物为虚”。在这里实为恬淡虚无、心无杂念,让大脑皮层处于虚空状态。处于虚空状态者,又如何呢?《内观经》曰:“虚心者,遣其实也”只要能虚心者,就会派生出它的“实”来,“实”即为实腹,并非“宽心饱腹”,而是使小腹精气盈满、气凝丹田以蕴涵“调身、调息”之意。这样就可以通过“虚心实腹”所具备的“三调”功能来“饥气渴津”(气满充饥,津生解渴)了。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学练者能以“恬淡虚无”的心境,通过“行气”来鼓荡以丹田为中心点和始发点的气机,进来引动全身产生较大的生命能量,起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的功能。

一、虚心与实腹的内在联系

虚心的指挥系统在于大脑部位,实腹则在腹脐部位,腹脐部位是人体的中心,是“五脏六腑之本”、“三焦之原”、“十二经脉之根”,是生命力的焦点,所以腹脐部位精气充盈,能有力激发并强化这个生命力。因为人体的下腹部是太阳神经丛及性腺神经的分布所在,人体许多植物神经集中在太阳神经从中。内气萌发,小腹精气充盈,必然引起腹部神经机能的活跃,于是腹部至腰部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也随之活跃起来,它们能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输送至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大脑的活动能力越高,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而尽快走向虚静。恰恰越是在虚静的环境下,运用恰当的意念及动作,通过“行气”来更好地鼓荡丹田的气机,起到实腹的目的。这是因为丹田气机的发动和充盈,需要在虚静心态的环境下,才会有真意的激惹和呼吸气息的鼓荡。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了实腹,丹田气机旺盛,全身经脉畅通,这便出现了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现象,它是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稳定的体现,它能使中枢神经受到良好的涵养和调节,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虚心的程度。

二、“虚心”的作用

古人说“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因虚心,自有“道”而来。从心理角度来讲,虚心就是要实现大脑广泛区域的深度抑制;从词义来说,虚心即为谦虚、不自满,一心向往之意。而与静心之意,看似不同,却“道”是一致的。没有平时的谦虚、不自满,可能会处处碰壁,事事不如意,心静能如水吗!也就是说没有平时的涵养道德,谦虚大度,很难做到心无杂念、清靜无为。只有“心机无为”、才可得“道”而“天机自转”,正所谓“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由“身心无为”到“自然有为”、“天地无为”到“万物化育”,强调了人的“虚心”而带来的“化育”功能。因“化育”才会有“真气从之”的萌发。“身心无为”才可使中枢神经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从而提高了大脑皮质尤其是额叶部分的有序度,进而对调节内脏特别是腹部的充实度有积极影响。大脑皮质额叶部分的有序度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内在时间意识”,并在“动缓息长、心息相依、意形相随”健身气功功法中,享受虚心带来的舒适愉悦感。在舒适愉悦感的基础上,再去“行气”,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正如《内经》所说:“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

三、由“虚心”到“实腹”中的“行气”

由“虚心”到“实腹”需要有个过程,那就是“行气”,“行气”要“云行腹中”“则可以延寿矣”。即“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抱朴子》)。“行气”有其方法和原则:“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而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玄机直讲》),“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寿世保元》)。即在行气中,人体内的心火下降济肾,肾水上升济心得平衡,即是“心肾相交”。正因为下行到“腹”而不冲肾才称为“深”,“深”才可“蓄”,说的就是腹式呼吸所带来的感觉。只因腹式呼吸膈肌才会有节律地一升一降,小腹有节律地一收一鼓,自然地同外在的呼吸相呼应,才会有充实之感。充实的程度,不仅与腹式呼吸的方法,而且与呼吸时的环境、意想的部位关系密切:《寿人经·导引诀》曰“择极高极洁之地,取至清至和之气,由鼻息入者,冲于丹田”。《太上老君养生诀》:“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正是在意想的诱导下,学练者会觉得“蓄”的气流正缓缓地由腹部到四肢,正所谓“翕气之道,必致之末”(《十问》)。这样以来腹部中的“太和元气”作为原动力便会对“不安”处进行疗养,即“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鸡峰普济方》),长期地学练便可达到“内交真气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东晋著名道士许旌阳《醉思仙歌》)。

四、“实腹”的功能

实腹,在这里是学练者通过膈肌上下移动与腹肌缩张所产生的震动、内压力结合一起的一种波动,所以它具有“调身”之功能。随着吸入之息要缓缓落入丹田,呼出之息要缓缓上越喉腔,其息似有似无,就像口鼻停止呼吸一样,只是腹脐在一鼓一收,腹部肌肉有节奏而松紧自然地波动“调身”,因波动就会做功,这种功就会引起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兴奋,而更容易使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动作上,从而放弃其它杂念。腹部地波动还可逐步形成皮层——腹部肌肉,皮层——内脏的条件反射关系。这对于形成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和诱导心态入静,是十分有益的。大脑皮质的抑制能使呼吸更趋于均匀、柔和,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大脑皮质的入静。当大脑皮质处于广泛抑制状态时,皮质下的呼吸中枢便被释放而完全进入自动调节状态,意识不再专注呼吸,于是学练者便进入松适自如、无思无为的状态。此时的实腹,即为小腹精气充盈而具有“调息”之功能,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因为鼓荡下腹部气机,一方面使“心火”下降,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使“肾水”的上升,即下降的“心火”遇见了上升的“肾水”,心肾相交;同时,命门与两肾之间也产生了水火既济,因为命门主火升发,为人身之元阳,并与肾水藏精,为人身元阴,两者也会融合,这样的融合促进过程反馈到大脑,则可加速深层意识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的实现,即会促使虚心的自动化。

由此,虚心实腹具有“调心、调息、调身”的功能,对学练者的启示是:“调心”要“虚静”,“调息”需“行气”“实腹”,“调身”松紧自然,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长期按要求学练,才能形神兼养,形健神旺。

猜你喜欢

行气气机虚心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虚心和心虚
虚心和心虚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便携电子打气机
巧布阵拜师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