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0 MW机组MGGH烟道振动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06-04蒋建伟廖晓春

发电设备 2018年3期
关键词:驻波漩涡烟道

蒋建伟, 朱 伟, 廖晓春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揭阳 515223)

国内火电机组脱硫后净烟气加热多采用烟气换热器(GGH),但GGH的腐蚀、堵塞和泄漏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燃煤机组的环保达标。因此,低低温烟气处理系统(MGGH)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环保工艺系统,克服了传统GGH的问题,相关产品特性及实践应用得到深入的研究[1-4];但MGGH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并伴有明显噪声。

笔者以某600 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MGGH的结构布置,通过对MGGH进行振动测量,分析MGGH振动频率的变化情况,发现烟气流过换热面时形成的卡门漩涡是烟道振动的关键原因,提出利用增设消振隔板消除MGGH振动。

1 振动测量

某600 MW超临界机组新增MGGH,换热面沿烟气流向分低温、中温和高温三段,管子外径均为38 mm。其中,低温段由8排光管组成(一级换热面),错列布置;中温段(二级换热面)、高温段(三级换热面)换热面管均采用螺旋鳍片结构,鳍片厚度为2 mm、螺距为11 mm、高为15 mm,顺列布置。MGGH换热面布置见图1。

图1 MGGH换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振动发生在MGGH烟道段,根据换热面布置方向,振动测量选择在MGGH顶部平台。测量试验的机组负荷在300.4~550.3 MW;测量工况的烟气体积流量在1 563~2 124 km3/h。测量点位置在MGGH顶部外壳,对应于各级换热面的出入截面。测点分为三列(A、B、C),每列设6个点从入口至出口(1~6),其中:1、2位于一级换热面入口和出口;3、4位于二级换热面入口和出口;5、6位于三级换热面入口和出口。振动测量点位置见图2。

图2 振动测量点位置示意图

在两次不同时刻下对各个测点测得的功率谱结果显示:MGGH的主振频率分别为32 Hz和45 Hz。

2 原因分析

造成烟道振动的原因是烟气流过MGGH换热面时形成的卡门漩涡。当烟气横向冲刷换热面管束时,引发的卡门漩涡以一定的周期脱落,形成了烟气压力波,当烟气压力波频率(激发频率)与某一阶烟道气柱固有频率偶合时,烟道内就会产生强烈的声学驻波共振而发出强烈噪声。

理论计算卡门漩涡脱落频率fs为:

(1)

式中:S为斯特罗哈数;U为烟气速度,m/s;D为管径,m。

理论计算烟道气柱固有频率fn为:

(2)

式中:n为波的阶次;C为烟气声速,m/s;W为空腔的宽度,m。

根据表1换热面管束几何结构参数,由式(1)计算得到各工况的MGGH换热面漩涡脱落频率,见表2。表2中各负荷工况的卡门漩涡激振频率依据设计平均流速计算得到。由于烟道内烟气流速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实际激振频率会与表2的计算数据有些偏差。随着锅炉燃烧和负荷等条件的变化,实际激振频率与烟气流速呈线性关系。另外,烟气入口烟道连续转弯,MGGH入口烟气流场混乱,入口烟气流速不均,实际漩涡激振频率可能存在一定频宽。

表1 换热面管束几何结构参数

表2 换热面的漩涡脱落频率

表3为各工况下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烟道高度为12 mm)。

表3 各工况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 Hz

由表3数据得:烟道气柱一阶固有频率为14.40~15.28 Hz、二阶固有频率为28.81~30.56 Hz、三阶固有频率为43.21~45.84 Hz。在烟道的宽度确定后,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仅与烟气温度有关,而在锅炉负荷稳定时,烟气温度一般是一个较为稳定值。因此,当锅炉负荷稳定时,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也是一个较为稳定值。

由于烟道内卡门漩涡激振频率存在一定的频宽带,当与烟道气柱固有频率接近或重合时,该激振频率就会激发声学驻波共振,因此,声学驻波共振具有频率范围较固定、振动幅值差别清晰的特点。分析上述测量及计算数据可以得到:测得的烟道主振频率(32 Hz、45 Hz)与烟道二、三阶固有频率接近。

3 消除措施

要解决烟道振动问题,必须使区域振动系统失谐。消除烟道振动的措施是在换热面管排之间,沿平行于气流方向增设消振隔板,改变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消振隔板位置的确定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激振频率;二是烟道固有频率和气柱共振阶数。

以MGGH激振频率为45 Hz来分析,接近烟道三阶气柱固有频率。理论上对于一个半波(n=3),最理想的消振隔板位置位于1/6烟道处。气柱驻波振动可以表现为位移形式和压力形式,位移波形与压力波形相差90°相位。最理想的消振隔板位置位于压力波形的节点,该处烟气分子横向位移振幅最大,在根据低阶振型设置消振隔板时必须同时考虑避免高阶驻波振动。消振隔板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换热面的布置间距进行调整,消振隔板理想的间距需小于1/2振动波长。

对于三阶气柱驻波振动,沿烟道宽度方向形成四个位移驻点、三个压力驻点。三个压力驻点分别位于烟道宽度的1/6、1/2和5/6处,共振激振源波长为2/3烟道宽度。如果在三个压力驻点设置隔板,最大隔板间距为1/3烟道宽度,其一阶气柱固有频率与激振源频率重合。因此,必须在1/6~1/2和1/2~5/6隔板间各增设一块隔板,就是每隔1/6(2 m)烟道宽度处设置一块隔板,总共需要设置5块隔板。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消振隔板层数,可以适当调整隔板间距,减少隔板数目。

MGGH高度方向分为8个模块,每个模块高1.5 m,受该MGGH内部结构限制,消振隔板只能设置在两模块的交界部位(受热面间隙较大、无斜撑阻挡)。在确定消振隔板的位置时,必须根据发生气柱振动的频率和阶数确定隔板个数。最少隔板数是根据烟气音速和发生气柱振动的频率来确定,在12 m宽的烟道内,布置三层隔板,最大空腔间距为4.5 m(三模块),烟道一阶气柱固有频率为38 Hz,介于32~45 Hz,烟道二阶气柱固有频率为76 Hz,这样能避免气柱振动的发生。具体布置情况见图3。

图3 消振隔板安装布置示意图

4 结语

(1) 由于烟气横向流过换热面管时会产生卡门涡流,脱落的过程存在激发频率,通过功率谱振动测量数据得到主振频率为32 Hz、45 Hz,接近MGGH烟道二、三阶固有频率,产生强烈的声学驻波共振而发出强烈噪声。

(2) 消振措施是在烟道内的换热面管排之间沿平行于气流方向增设消振隔板,改变烟道的气柱固有频率。为减小激振频率范围(频率宽度),建议进一步改善烟道流场,降低流速偏差。

参考文献:

[1] 刘尚前. MGGH技术在600 MW机组中应用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电子测试, 2015(24): 78-80.

[2] 陈文理. MGGH技术在1 000 MW机组中应用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电力建设, 2014, 35(5): 103-107.

[3] 张瑾. MGGH在电厂的应用及运行控制[J]. 节能与环保, 2016(2): 66-68.

[4] 李春萱, 黄淑芳, 杨征, 等. 气-气换热器在湿法烟气脱硫中的新应用[J]. 热力发电, 2006(7): 60-62.

猜你喜欢

驻波漩涡烟道
VR技术在船舶通信系统天线信号源驻波检测中的应用
血液动力学中血管流激波与驻波的相互作用
昆钢公司120t转炉固定段烟道漏水分析及治理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FF陷控制权争夺漩涡
鱼群漩涡
中医教育陷“量升质降”漩涡
焦炉烟道气治理的难点分析
DAM型10kW中波广播发射机驻波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