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S1线一期)推介

2018-06-04供稿

城市轨道交通 2018年4期
关键词:盾构年度隧道

供稿〡

作为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重要工程项目的“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S1线一期)”,是采用6B编组,设计最高时速为100公里的机场专线。线路全长35.8公里,其中高架段长16.9公里、过渡段长0.7公里、地下段长18.2公里。共设置车站8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5座,另设车辆段1座、控制中心1座、主变电站2座和8个中间风井。

工程采取以BT模式为主、自管与代建为辅的投资建设模式,于2011年12月27日开工,2014年6月12日竣工,总投资136亿元。

主要工程特性与技术特征

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突出:线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盾构穿越地层的性质、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盾构掘进面地层以全断面岩层及复合地层为主,全断面岩层占46%,复合地层占47%;微风化安山岩抗压强度基本已超过80兆帕,最高达122兆帕;同时盾构下穿了禄口国际机场滑行道及停机坪、连续侧穿6条高铁线路桩基群等环境敏感区域。

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格局形成:南京南控制中心采用多线集中共享建设的前卫设计理念,集中合并管理了6条地铁线路,实现了资源和管理共享。

突破传统工法设计:创新性的在地下区间中采用“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技术(GPST),首次在时速100公里的快速专线高架区间中采用国内先进的U型梁设计理念。

主要科技创新成果

1、创新采用模块化、集约化设计理念,通过对隧道稳定系统、刀盘系统、注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核心系统的集中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盾构掘进机,研发形成了隧道变形、抗浮、防水以及盾构姿态控制成套技术体系,开创了盾构法隧道在负覆土条件下地面直接始发掘进的先河,拓展了盾构法隧道的应用范围。

2、针对全断面岩层和复合地层的复杂地质特点,国内首次提出了“平衡+敞开”双模式转换盾构设计理念,集成研制了基于地层适应性为核心的刀盘刀具、主驱动与推进、排土与出渣等关键系统组成的复合盾构机,成功实现了地铁隧道连续150米近距离穿越6条高铁线路,变形控制在1毫米以内。

3、首创研发了“隧道结构沉降变形自动群测系统”,实现了被测点密度高、被测范围大的隧道结构沉降变形在线连续监测,有效地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

4、国内首创运用了“基于BIM技术的机电设备维护系统及节能监管系统”,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实时数据管理及3D双向查询功能和可视化的能耗监控及优化;深化集成了具有更高调度自动化、集成互联度更优的综合监控系统,提高了地铁的运营维护效率;首次引入了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和感温光纤探测技术,保证了系统在火灾发生初期及时发现火情,提高了地铁的运营安全。

5、国内首创地铁车站与国际机场航站楼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实现了地铁站与航站楼零换乘,创造了国内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开通运营的先例。

南京南站控制中心多线共享调度大厅

6B编组列车

成型盾构法隧道

工程获奖情况: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5年度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2015年度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一等奖等奖项。同时,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技术”获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敏感环境下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工程综合技术与应用”获201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共形成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5项、省部级工法1项、论文41篇、专著2部。

目前,本工程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推广,近五年形成产值34.09亿元,直接经济效益3.56亿元,提升了整个行业技术创新能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盾构年度隧道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年度采购盛典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