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2018-06-02张文馨
张文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应对“互联网+”对课程教学带来的新思路和要求。文章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总结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联网+”的视角,从课程内容、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学习评价四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0-0171-03
Abstract: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training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to better train the normal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futur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ust deal with the new idea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at put forward by "Internet plu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then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is summarized,the reform measures and paths a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curriculum cont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model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Key words:"Internet plu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2015年,李克強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概念,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到“互联网+”的探索和实践中。就学校教学而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行动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我国教育部在 2011 年 10 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已经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1]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旨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必须做出调整以顺应“互联网+”的教学改革趋势。
1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该门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高师院校开设以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文献梳理,总结出目前此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认识上存在误区
1)对课程内容的认识误区
在课程学习开始阶段,笔者对执教的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该课程内容的已有认识,得到的反馈关键词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制作ppt”等。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目标定位不清,认为该门课是关于硬件设备、软件制作、计算机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2)对课程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误区
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性学习的态度,认为公共课没有必要认真学习。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心向,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
1.2 课程内容庞杂且滞后
目前市面上有一百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教材,纵观这些来源于不同高校教师编写、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内容相似度很高,基本都是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浓缩版,课程内容十分庞杂,而且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内容有重叠。却没有随着教育技术应用的更新而更新课程内容,导致课程内容滞后。
1.3 教学模式不符合“互联网+”对教学改革的要求
虽然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处于不断探索及改进中,但由于内容繁多而课时有限、师资力量、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较为陈旧,课堂仍然是教师讲授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
2 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评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现代教育技术”并“课程改革”为主题进行检索2010年以来的期刊文献,删除不相关的记录,筛选出相关文献35条。通过分析、归纳这些文献,目前关于高等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2.1 教学模式层面的课程改革
一些研究从教学模式的层面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改革。比如苏小兵(2009)设计并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远程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外自学+网上互动+教案设计+微格操练”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
此外,随着翻转课堂、MOOC的蓬勃发展,其理念及模式也被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改革中。林青松(2014)、杨宁(2015)等研究者基于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模型,对课前教学、课中教学、课后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翻转改革。[3-4]王建刚、廖开明、魏君(2017)开发基于MOOC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从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学习活动设计、课程评价设计进行了探讨。[5]
2.2 教学内容视角的课程改革
张乐、郭绍青、陈莹(2014)通过综合分析國内外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提出了面向职前教师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6]陈素清等(2013)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7]
2.3 从课程全局的角度探讨课程改革
阮士桂等(2012)以 TPACK 框架为基点从课程内容、课程活动、课程评价设计课程方案,以期为师范生提供全新的技术整合视角。[8]陈卫东(2010)进行了“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目标、内容、策略、媒体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9]黄威荣、许麒麟(2017)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重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框架、革新教学手段、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式。[10]
综上,在不同理念指导不同角度下进行了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下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但是以“互联网+”的视角,思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较为缺乏,而这正是当下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应对措施及改革路径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公共性”“教育性”“技术性”“时代性”的课程特征,思考课程教学如何符合“互联网 +”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数字原住民”的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基于互动教学平台构建“互联网+”的教学生态,促进课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是改革路径。
3.1 明确课程定位及革新课程内容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师范生教师教育基础课程,过度侧重理论或者过度侧重技术都不恰当,既不是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浓缩,也不是软件操作课,而应是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核心展开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设计应用能力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培养目标,以“发展学生能力”来确定课程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的演变,教学理念和技术应用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内容也应处于动态发展中。结合当下的中小学实际教学现状,引入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使学生的学习既扎根一线教学又和前沿接轨,比如将“地平线报告”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每年的关键词涉及的内容纳入到课程模块中,如联通主义学习理论、Moocs、翻转课堂、微课、SPOC、学习分析技术、游戏教学、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技术、课堂互动系统等都应让学生知晓,使学生了解当下最前沿的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以适应未来的教学。
3.2 营造“互联网+”的情景化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而不是网页、课件、微课等多媒体网络教学作品的开发制作水平;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网络化学习意识,为今后顺利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研奠定基础;所以应要求学生利用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此外,互联网时代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强调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体验,强调学习情境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性[11]。
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互联网+”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连接实际生活、连接中小学师实地教学,感知中小学课堂中教育技术环境及应用,增强课程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习动机。通过问题启发和案例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针对学习内容的问题情境;学生观看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梳理的学习内容以及开放性拓展教学资源如网易公开课、TED、可汗学院、中国大学MOOC等,根据自己需求自由选择优质学习内容。学生在“互联网+”构建的多向交互环境下开展同伴互助学习、学习交流、学习反馈、资源共享,获得轻松愉悦、参与性高、体验好的学习过程。
3.3 依托互动教学系统构建“云+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系统打破传统意义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时空概念, 以交互智能平板为核心设备,配套移动授课终端、视频展台、反馈器等相关产品,具备学习资源管理、多元化评价、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等功能。
根据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互联网+”的教学理念下,依托本校的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结合HiLearning、seewo助手等互动教学工具,实现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 构建“互联网+”时代的“云+端”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线上—线下—线上”的实施路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课堂。
3.4 以“互联网+”学习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的学习评价强调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技能的评价,而信息化教学理念又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行为中,所以传统评价方式不能满足课程评价的实际需求。在本研究“互联网+”的教学生态环境下,使用学习过程记录工具实时呈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使用IRS即时反馈系统等可视化工具及时了解学习的学习效果。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评价形式来评价每位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为教学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4 应用效果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有效性,笔者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对执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认同度调查。有87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被调查学生对课程改革实践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较高,有73.7%的學生表示喜欢通过互动教学系统开展课程学习,有75.8的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基于互动教学系统的学习活动,有81.6%的学生认为互动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有75.9%的学生认为互动教学系统对课程学习有帮助,有78.2%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基于互动教学系统进行课程学习。
5 结语
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思考《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以互联网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视角,革新学习内容、营造“互联网+”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基于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开展“云+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互联网+”学习评价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适应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师范生。实践表明学生对课程改革实践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 [2011-10-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6/201110/125722.html
[2]苏小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 教师教育研究, 2009,21(2):18-22.
[3]林青松. 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33(1):194-198.
[4]杨宁,林丽征,徐梦诗.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5(3):61-65.
[5]王建刚,廖开明,魏君. 基于MOOC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8):31-35
[6]张乐,郭绍青,陈莹.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9):102-108.
[7]陈素清,王顺利,李瑞俊.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12(12):23-24.
[8] 阮士桂,李卢一,郑燕林. 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22(8):36-41.
[9]陈卫东,王靖,刘卫春,等. "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实验教学改革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20(1):73-76.
[10]黄威荣,许麒麟. 基于“新能力标准体系”的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为例[J]. 高教学刊,2017,(06):8-11.
[11]蒋维西,杜萍. “互联网+课程”理念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 教学与管理, 2016(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