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也有特色社会主义?

2018-06-02杨慧

书屋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人

杨慧

《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1863—1941)的重要代表作,该书最初于1905年以一组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德文版《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丛》上,后被陆续翻译成法文、西班牙文、英文和日文等文字出版。

桑巴特青年时代求学于比萨大学和柏林大学,并于1888年获得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在柏林商业大学,他第一次获得教授职位,1931年正式成为荣誉退休教授。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导论部分、工人的政治地位、工人的经济状况和工人的社会地位。导论部分分别分析了资本主义在美国和社会主义在美国,对“处于异常发达状态的美国资本主义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描述,并将这些材料作为作者“观察美国无产阶级状况的出发点”。因为作者认为现代社会主义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的一个反应,解释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生存状态,必须以对经济因素的考虑为起点,因此,作者先对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叙述,从而为了解社会主义在美国的状况和下文分析美国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铺垫了背景。第二章从美国政治与种族问题谈起,围绕美国两党制的政治制度、宪政民主和工人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总是无法形成高潮,工人未热心投入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比了美国工人和欧洲工人的货币收入,以德国工人为例对比两国工人生活状况,从经济的层面总结了为何美国工人未热烈地在美国开展社会主义运动。最后一章从美国工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上升渠道,并具有追求自由的特点入手,对美国工人未参与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总结。

“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引发广泛关注并非始于桑巴特,受到如此广泛关注的原因是由于美国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微弱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者对美国的认可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上演得轰轰烈烈,并传播至亚、非、拉,但美国却从未掀起狂波巨浪。美国社会党从未发展成能和民主党与自由党相媲美的大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近于消亡。美国工会也与社会主义国家工会扮演的角色非常不一样,可以说“更比讲求实利的政府与商界还要热心于‘美国价值观”。社会主义在美国从未受到重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却很受社会主义者的青睐,“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建立“新和谐村”,俄国许多民粹志士也在美国建立起“进步公社”等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团体和组织,列宁在1917年以前更是长期将“美国式道路”视作与“普鲁士式道路”截然相反的发展模式,对“美国式道路”充满期待。这种形成明显对立的反差的现象,不禁引发学者思考: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学术界将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受重视的情况归结为“美国例外论”,但“美国例外”的存在其实反而是因为“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早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移民赫尔曼·克里格就提到美国的自由土地使美国工人不必再走欧洲兄弟们所走的革命道路。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威廉·福斯特(William Z. Foster,1881—1957)据此称他为“‘美国例外论最初的激进的代表人物”。进入二十世纪,桑巴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释,本书可以称得上是解答该命题的开山之作,只要涉及“美国例外论”的讨论,就必然提及本书。

桑巴特在《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中对该问题提出六个观点。

第一点,美国的两党制限制第三政党兴起。“美国建国之初,两个几乎同样强大的政党就统治了这个国家的公开生活”,并且两大政党并不是因意识形态的差距而形成对立,“奴隶制的问题引起了两党较深刻的原则性争论……随着两党制的废除,它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仅仅为了捞取官职这个普通目的的组织”,因此决定他们在政党选举中孰赢孰败的原则,便往往是经济利益更强大从而能够获取更多选票的一方。两党为了获取选票,会选择性放弃自己的既有原则,主动吸收他者观点对自我完善,甚至为了击败第三者的竞争,进行联合。正如桑巴特的书中使用的章节题目,美国两党制可以总结成“两大党的垄断”和“所有第三党的失败”。除了桑巴特,诺曼·托马斯(Norman Thomas,1884—1968)在《多数主义与政党》中也提到了美国所有的第三党都失败的现象,他指出“特别是在我们的时代,为了能当选,候选人必须由强大到足以募集数百万美元的政党支持”。因此,美国这种政治体制下,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面临极大阻力,受到重重限制,最终濒临破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二点,美国工人对美国价值观及资本主义的观念有认同感。桑巴特认为美国工人对美国权力掌控者始终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表示深切认同,并自主维护。这种认同使美国人选择坚持“美国主义”,而不是转而寻找“社会主义”。正如列昂·萨姆森(Leon Samson)所指出的一样,“社会主义的每一个理念在美国主义中有与之对应的、可替代的、起抵消作用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论题难入美国人之耳的原因”。虽然美国自建国开始,奴隶制的存在、妇女地位低下、种族歧视等问题从未消失,但大部分美国人仍然秉持着美国具有“山巅之城”般无与伦比的自由平等精神,因此美国工人阶级对美国政治制度大都持有友好的态度。

第三点,美国工人政治权利有正式的民主程序保障,全体男性公民拥有投票权参与选举。在选举间隔期还可以通过公共舆论发挥影响,公共舆论的统治地位加强了人民的权利意识。通过这种政治设计,美国工人阶级“产生一种实在的政治活动参与感”,并且他们“与最富有的托拉斯巨头在形式上都拥有相同的权利;而且工人还知道在他的背后还有大量的工人同胞是他的后盾,而他们是选举中的决定因素,所以他对宪法保障的个人权利的效力抱有信心”。美国工人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认知,似乎与社会主义运动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已然重合。这种现状下,美国工人已经没有一定参与革命的热情。

第四点,美国工人与欧洲工人相比物质富足,经济条件优渥。作者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和原始史料,对当时美国工人与欧洲工人(主要是德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两地区物价水平、房租价格、食品衣物等日用品价格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美国工人生活条件良好、优越于德国工人的结论,因此“在烤牛肉和苹果派上面,一切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都烟消云散了”。他认为工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逐渐可以享受中产阶级的物质,便也相应逐渐形成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尽管真正的差距着实不小,但对于抑制工人阶级加入社会运动反对资產阶级还是有明显作用的。

第五点,美国社会为工人提供了流动的机会。社会阶层相对开放的流动渠道为美国工人提供了努力奋斗的原动力,这种对改变自己阶层身份的向往,降低了工人们想通过参与社会主义革命或采取暴力斗争手段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欲望。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美国工人对自己向上成为资产阶级小业主的期待,同时多数美国工人会在不同产业或不同地域间流动,这种流动性最终削弱了工人们以阶级或围绕某一团体形成政党组织进行革命的可能性,甚至他们的聚居常常体现为种族身份差异,抑制了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第六点,美国西部广袤的土地对削弱美国工人进行斗争的倾向具有重要作用。桑巴特认为,“许多肢体强健而没有资本或几乎没有资本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在自有土地上的殖民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农场主”。西部自由土地的存在,对于工人阶级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软性存在,若存在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形,工人阶级可以通过来到西部获得土地开始继续生活。对于美国西部土地存在的重要性,不仅是桑巴特有所提及,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在1892年1月6日写给左格尔的信中也谈及这一话题,他指出:“土地是投机的基础,而美国的投机狂和投机的机会,是使土生土长的美国工人受资产阶级奴役的主要杠杆。只有再不能指望从投机活动中得到任何东西的、新的一代土生土长的美国工人产生的时候,我们在美国才有稳固的立足点。”由此观之,美国社会主义无法兴盛发展的重要原因可以归于难以忽略的美国大量自由土地的存在。

桑巴特一系列的解释,主要围绕美国工人物质与拥有权利这两个论点,也可以称之为物质替代与价值替代。物质替代,可以总结为美国工人比欧洲工人物质保障更丰富,因此失去了进行革命的前提和动力,也被称为“烤牛肉和苹果馅饼”理论。价值替代是指在机会相对平等的情形下,美国工人更倾向于追求竞争中的公平,而不是避免竞争单纯追求绝对平均。桑巴特认为,美国比欧洲拥有更多民主和自由,因此美国工人比欧洲工人更加崇尚自我竞争,崇尚公平,而不反对竞争。社会主义在桑巴特的理解来看,要求避免竞争,单纯推崇平均分配。因此从对竞争的态度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解释社会主义不符合美国工人的传统观念需求。

桑巴特在本书中提出的对“美国例外论”的考察,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的认同观点。他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进行回答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他认为美国已经呈现出和社会主义近似的种种现象中,由此可以看出桑巴特对社会主义社会不排斥,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彻底拥护的态度。因此作者在全书的最后指出:“所有这些迄今为止阻碍社会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因素都将消失或将转向它们的反面,其结果是,在下一代人那里,社会主义在美国很有可能出现最迅速的发展。”作者眼中“资本主义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存在种种“没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最后被预示的命运是迅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有学者认为这是桑巴特结论与分析不一致的体现,但结合桑巴特自己对社会主义作出的定义来分析,便可理解作者这里是指美国工人阶级呈现出有序而理性的生活,将会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奠基。这种有序资本主义,便是一种“美国特色社会主义”。

此外,本书不仅回答了“美国例外论”这一命题,同时提出了关于社会稳定性、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等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书广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本書提出的论证,美国之所以没有社会主义,很多方面是因为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形成,总体上可以总结为四点。首先从物质层面来看,大多数群体生活富裕,保障基本物质需求外尽量获得有所余裕的生活;接下来在政治层面,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给予更多国家政治生活参与感,使社会大多数民众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这样才更利于国家机器的运行。其次从思想文化来看,增强民众的观念认同感,塑造价值观对全社会的运行具有深远意义;最后,为社会搭建释放压力的出口,如对蛮荒地区的开发建设等。这也是由桑巴特命题衍生,促发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好运行的思考。

本书使用的研究方法值得肯定,体现了对马克思的历史地研究问题方法的汲取。在第二章对美国工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时,作者使用了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各样表格进行比较,并且从美、德工人周工资、年工资、房租价格、煤炭价格、家具价格、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进行比较,角度开阔,视野广泛,虽然后期有学者仍然认为这些数据存在局限性,说服力尚且不足,但这种尽量多角度的分析也值得借鉴。

当然,在肯定本书地位与价值的同时,列举其不尽完善之处也是很有必要的。关于本书的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观点内容上逻辑存在冲突矛盾之处。本书出版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前进》对该书作出评价时也提到这一问题。本书开篇分析了美国工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秩序的接受容纳,何以后半篇又论述了大量工人从资本主义的温室中前往还未开垦的荒地,西部自由土地的存在为什么还具有如此重要的社会矛盾缓和作用?前面篇幅大量论述美国工人生活质量优渥,对主流资本主义的认同与融入,但这与最后提出大量自由土地存在缓和社会矛盾、避免激烈运动的观点相抵触,如果确实生活能满足需求,便难以解释其为什么还要前往无人之地。此外,本书使用的大量研究史料来源于第二手的文献史料,这对本书学术价值的界定会造成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STREET TALK
on Humanity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三个砌墙工人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